理應如當今九宗道傳一般,自上而下加以掌握。若遵循此道,空蘊念劍尤為講究心意誠明,理應是九宗道術中最尚簡易者。
與這一“直取”精神最為吻合的,除卻與小童石墨天資仿佛天成的“念劍演化圖”,尚有何物?
以之為根,便是空蘊念劍道傳門戶之基石,真寶之元胎。
這委實是不易想到的一步。
因為“念劍演化圖”本是一道心意虛像,其本質是“全珠”的一道用途。如今全珠既已成為歸無咎的本命法寶,載道之基,可謂發揮了完全的潛力。
道法上講究盈滿則虧,知足不辱。全珠既有此功,歸無咎便絕難想到作為全珠之“用”的念劍演化圖,尚有偌大功效。等若全珠竟一分為二,成了兩件至寶之根基。
歸根結底,是歸無咎完成開辟門戶之盛舉為時太早,若已是道境修為,則不難領悟到其中的深刻因果。全珠本身之效用,固只堪為一件至寶之根底;但一番機緣,遍歷三紀元之道術而成大道,卻能增其勢而成其位。
眼下,不需要任何祭煉,只要歸無咎心存此“念”,神識中“念劍演化圖”的位格自然就發生了些微改變,具有了從前所不曾具備的奇妙用途。
此時,在石墨心念之中,心神一個恍惚。
本來在石墨尚屬幼稚的心靈中,他雖隱約感受到自己資質不凡;但到底是如何不凡法,其實也是一片混沌,并無明確的概念。
此時,他仿佛入夢,立在一方四四方方的圖卷之上。
圖卷上隱約有密密麻麻、細若蝌蚪的文字,若隱若現,快速游動。
石墨依稀望了一眼,只覺有些厭惡。
但此時那四方圖卷之中,忽地出現了一個抽象的“圓”。石墨一眨眼,忽然覺得“圓內”所囊括的文字精義,雖然博大無比,但是縝密有序,一眼便能望到盡頭。
圓外之象,雖同樣精義不絕,但卻和自己兩不相干。
盡攝圓中,神思大暢。心中暖洋洋的,十分愜意。
石墨驟然驚覺,此等傳道之法,竟似十分傳神的吻合了出了自己的資質特性,簡直是一體雙生,又像是對鏡觀照。
歸無咎微笑道:“如何?”
石墨自混沉之中醒轉。
空中忽地有細密的雷聲傳來。
這雷聲不遠,不近,聲音并不甚高,但似乎無所不至,映照在二人心靈深處。
歸無咎的氣機,忽然變得幽深異常,幾乎與道境別無二致。然后又快速收斂,洗盡冗余,不余一絲。此時,別說是孔凌,就是魏清綺再見一面,也不會有那宛若臻至道境異感了。
但是與從前元嬰境的歸無咎相比,又有一些難以言喻的不同。
石墨愣神半晌,忽然道:“方才這方圓門戶,我是頭一個?”
歸無咎暗暗驚訝,如果說大言探討各家嫡傳的道術精義,是經東方掌門入夢引渡之法得知,不足為奇。那么眼下這份明悟,卻非同小可。
未等歸無咎回答,石墨已十分伶俐的一叩拜,道:“師父在上,請收徒兒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