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鄭氏嗔著橫了他一眼,隨即與他說著話,而樂平則是高高興興吃著果脯。
兩人聊了一會兒,姜承梟忽然說道:“母親,昨日講學先生與我說起《韓非子》一文,我心中有些不解,不知母親可有興趣聽聽。”
鄭氏道:“我一個婦道人家怎么懂韓子,我兒若有不解,何不問問你外祖父呢,他老人家現任大理寺卿,對這些刑律想必是極為精通的。”
“哦?”
姜承梟點頭道:“善,改日休沐,我定要拜訪外祖父大人。”
鄭氏笑著道:“好啊,為娘也好久沒有回去瞧瞧了,咱們娘倆一起回去。”
“我也去。”
小郡主抬起頭,嘴角還掛著蜜餞粉末,“我也去,樂平也要去。”
因為姜承梟在陪著鄭氏說話,趙夫人便悄悄退了下去,與十五娘站在角落里。
十五娘看著笑魘如花的樂平,問道:“娘,我也是阿兄妹妹,怎么阿兄說他只有六姐姐一個妹妹?”
趙夫人看了一眼女兒,強笑道:“世子記錯了。”
“是嗎?”十五娘似懂非懂。
……
陪著鄭氏聊了會兒,他便起身離開青蔥閣。
走在回廊上,他嘴角一咧,覺得自己又變得虛偽了。
他的院子中桃花正在怒放,蜜蜂嗡嗡的在院子中飛來飛去。
“真安靜啊。”
他背手站在院子中,有些失神的想著。每當他忽然安靜下來的時候,他總是能感受到這個時代特有的安靜。
這是一種孤獨,一種寂靜。好像前世在深山中一樣,電子儀器信號全無,你只能對著大山發呆。只能看著山木叢林,想象那里面有沒有故事。
不多時,神舉捧著一卷書來到他身旁。
“世子,這是講學先生批注的《韓非子》”
姜承梟伸手拿過書卷,轉身來到桃樹下坐著,打開書卷,隨便找了一個“重點”段落開始默背。
兩日后。
宣和坊,滎陽縣公府。
一輛牛車停在府前,周圍數十名家奴護衛左右。
提前得到代王府消息的滎陽縣公府家仆連忙開中門,迎接代王妃。
伴隨著一眾家仆的迎候,代王妃下了牛車,緊隨著她的是代王世子,樂平郡主。
“參見王妃。”休沐在家的滎陽縣公領著家人行禮。
鄭氏笑著扶起滎陽縣公,“父親大人不必多禮,都是一家人。”
滎陽縣公是個頭發花白的老人,穿著華服,笑呵呵的點頭,“好。”
“參見王妃。”
滎陽縣公身后一群女眷紛紛行禮,一名上了年紀的老婦走上來拉著鄭氏的手,說道:“我兒可有些時日沒回來了。”
“母親。”
鄭氏盈盈一禮,說道:“王爺出征在外,王府中事項頗多,一時忘了,還請母親大人勿怪。”
“不怪不怪。”
老婦目光不經意見掃到鄭氏身后的姜承梟與樂平郡主,連忙道:“唉,世子與樂平今兒個也來了。”
鄭氏招招手,讓他們二人上前。
“見過外祖父,外祖母。”姜承梟與樂平見禮。
滎陽縣公趕忙扶起姜承梟,“世子多禮了。”
姜承梟和煦一笑,“外祖父生分了,承梟是晚輩,應當的。”
鄭母目光一頓,隨后又看了看鄭氏,后者似乎明白她的意思,隨后帶著笑容點點頭。
見此,滎陽縣公眼睛微微瞇起,說道:“走,去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