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做不到。
壟斷土地,靠的完全是慣性,因為土地就在那里,誰都可以去耕種,誰都可以去使用,既沒有門檻,也不需要去制造。
那如何形成現狀的呢?實際上就是方才所說的,慣性。
這慣性并非來自于土地貴族,而是來自于廣大的農民。
他們身上有著根深蒂固的私有觀念,認為土地一定需要有一個主人。
盡管農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生活每況愈下,也不能改變他們的認知。
他們承擔著稅務,冒著歉收的風險,還會因為分家而拆散土地,種出來的糧食也不一定賣得出去,這一切的重重風險和挑戰,都促使農民緊緊的抓住自己的土地。
農民為了保持他那一小塊危機四伏的土地而進行的斗爭愈加艱苦。
但情況愈艱苦,他們便愈加頑固的,拼命的抓住這一小塊土地不放。
誰對農民說,他反對土地私有,反對個人擁有土地,那農民肯定要抄起草叉戳死他,因為這僅有的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因此,當農民開始出現作為政治力量的時候,他們基本上只是表現出他們那種根源于農村生活隔絕狀況的冷漠態度。
他們沒有受到過教育,也沒有看見過外面的世界,使得他們并不關心外面,只看得見自己身邊的一畝三分地。
這種農民本身的冷漠態度和對土地私有制度的強力捍衛,便是土地貴族強有力的支柱。
幾乎可以說,特別是在農民小塊土地所有制占優勢的地區,不用很費力氣就能激起農民對工人運動的懷疑和憎恨,把工人和農民對立起來。
因為,在農民的想像中,想要打破土地私有制的那一幫人,全都是想要侵犯他們僅有財產的騙子和小偷。
如果不擊破這種態度,土地貴族的地位就是穩如泰山,一旦有人想要動搖土地貴族的地位,占據帝國幾乎三成人口的農民就會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力量,去阻止解放他們自己的行動。
然而這種冷漠態度絕不是不可克服的。
因為除了這一批有產農民之外,還有一批真正的無產者農民,也就是農奴,和佃農。
因為土地的所有方式和土地貴族目前落后的半封建式的剝削農民的方式,導致了現狀非常滑稽。
一方面,土地集中到土地貴族手里去,然后讓農奴替地主做勞役的制度,是早就存在而且會長久存在的,因為土地很難找到其他的生產方式。
但另一方面,高利貸資本與商業資本,仿佛石磨上的兩塊磨片,榨取農民的私有土地,使得更多原本的有產農民變成了無產農民。
自耕農往往因為欠債而將田地抵押或典當,結果變成佃農。
喪失自己土地的農民,重新要向地主去承租田地,往往就是租的自己原有的田地,另一些借米借錢而不能還清的農民,亦往往要出賣田地。
這就誕生了一個為數不少的群體,即:剛剛淪為無產者的前有產農民。
而剛剛所說的,農民階級特有的,只關心自己的冷漠態度和對土地私有制度的強力捍衛態度,便會在此刻得到最好的利用。
說的那么復雜,其實總結起來,就六個字。
打土豪,分田地。
而且陸恩已經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