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各個行省或者各個貴族之間的領地對于什么應當算作工廠也沒有一致的定義,例如許多行省或者王國把風力磨坊、燒磚場和小工業作坊都算進工廠數中,而另一些行省卻沒有把它們計算在內。
有些廠主只報告了住在工廠里的工人,因為他們不認為在家里做工的工人也算工廠工人之類的事情。
同時,在許多行業中,顯然由于誤解而把許多完全不帶工廠性質的純手藝作坊和純手工業作坊列入工廠表內。
因此,白才皺緊了眉頭,如此一來,她手中的統計材料就完全失去了意義,沒有一個中央機關來正規的做那些統一的收集和審查報表的工作,這些就是廢紙,只要收集原始材料的主要原則不改變,就沒有也不會有工場手工業和工廠工業的官方確切統計。
帝國完全沒能真正了解這一場社會變革!他們甚至連統計都做錯了!
白完全可以從帝國的這些報表里得出這樣的結論:帝國工廠統計資料是完全的謬誤,帝國完全不了解真正的工業革命。
真正的工業革命是什么?這不僅僅是生產技術的革命,還是對生產關系的完全顛覆!
這是先生提出來的概念,先生在他的書里寫過,帝國曾經主要是以奴隸和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工業形式,而現在發生了改變,這個改變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小商品生產,也就是規模很小小的、主要是農民的手工業。
工坊手工業,也就是尋常的專業工坊,比如鐵匠鋪,木匠鋪,或者水磨坊之類的。
以及最后的大工業工廠,密集勞動,流水線生產。
上述三種工業形式的聯系與繼承是非常直接而迅速的。
事實十分清楚地表明,小商品生產的基本趨勢是發展資本主義,特別是形成工坊手工業,由坊主帶著一些雇工工作,而工坊手工業在最近則極其迅速地成長為大工業工廠,許多大廠主與就曾經是小而又小的手工業者,他們經歷了從“人民生產”到“資本主義”的一切階段,而這一切僅僅在十年內就完成了蛻變。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小商品生產的特征是完全原始的手工技術,這種技術幾乎從古至今都沒有變動。
手工業者仍是按照傳統方法對原料進行加工的人,工坊手工業采用了分工,分工使技術有了根本改革,把農民變為工匠,變為“局部工人”。
求助下,可以像偷菜一樣的偷書票了,快來偷好友的書票投給我的書吧。
但是,手工生產仍舊保存著,在這種基礎上生產方式的進步必然是十分緩慢的,分工是自發地形成的,就和農民勞動一樣是按照傳統學來的。
所以,只有最后的大工廠工業才引起急劇的變化,把手工技術遠遠拋開,在新的合理的基礎上改造生產,有系統地將科學成就應用于生產。
當帝國尚未組織起大工廠工業的時候,在那些工業部門之內,白看到的是技術差不多是完全停滯的工業,她能看到人們使用著幾百年前就已經應用于生產的那種原始工具,以及大量的勞工和少量的職業者工匠,就像當初在拉蘭特那樣。
相反,在大工廠工業所支配的工業部門中,她看到徹底的技術改革和生產方式極其迅速的進步,這都是以往從未有過的現象。
這是積極的方面。
可在另外一方面,大工廠工業帶來了消極的部分,他讓勞動者和所有者形成了尖銳的對立。
在最初的小生產中,這里既還沒有大資本,也還沒有廣大的無產階級階層,人人都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平等。
在工坊手工業中,這兩者已經開始形成,生產資料占有者與工人間的鴻溝,已經達到頗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