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的危險存在近代人類發展史就是小聚落不斷消亡,城市向外擴張、大結界籠罩的趨勢。
鄉村,真的罕見。
從路邊超市買了個可以使用聊天軟件的高規格老人機,順手拍照發給何歸鴻。
很快收到何歸鴻的聯絡。
“李十三,你現在過去嗎?”
“對在路上了。”
李十三舒舒服服坐在自行車上,一手拿著烤串一手拿著手機時速七八十公里輕松駕馭和以前必須趴著保持蹲坑姿勢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謝謝。”何歸鴻再次表示謝意,“我爸媽絕對會送一大堆蔬菜給你你先接下來不然他們會推來推去好一陣子,還會打電話讓我捎菜給你。”
“哈?這么可怕。”
畫面感極強的描述讓李十三想到穿越前回鄉下老家,田里的菜根本吃不完喂雞鴨豬依舊用不完每次車里都被長輩塞得滿滿當當…
不知道的還以為咱是去鄉下收土貨的。
“總之你先收著隨便怎么處理,反正他們留著大部分也得爛在地里。”
“太真實了…”
何歸鴻再次誠懇道謝,掛斷電話。
自行車駛離城區,速度進一步提升,進山道沒有所謂的限速問題,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想開多快都行。
“難怪這地方沒啥發展,路實在太難開了…”
狹窄的山路盤著山體,急彎相當多,普通車輛在山道上開40公里每小時差不多了。
李十三可不一樣…直接騎著自行車沖出懸崖。
“太慢了,晃晃悠悠盤山進村實在太慢了…”
自行車沖出懸崖,李十三甩出破舊釣竿勾住巖體緩沖,從容落在樹頂上。
隨風球不考慮地形,直線飛過前一座山頭。
交換場地!
穿過兩座山,后續長段緩坡下是七八十戶人家組成的小山村,規模比預想中大些。
隔著老遠能看見小賣部和簡易的集市,邊上的水田里的水稻被飽滿的果粒壓彎了腰。
牛梁村,周圍山體像牛的脊梁而得名,很難想象何歸鴻出身這種小山村。
若非歸燕居士偶然經過,發現他驚人的根骨,何歸鴻這時候應該在田里插秧…甚至已經當爹了。
“呃,村子北邊,紅色磚瓦房,院子里有口石塊磊的井、外邊有散養的土鴨…”
牛梁村不存在戶布局,李十三只能根據何歸鴻給的方向和建筑特征尋找。
村里少有外人來往,穿著打扮偏樸素,每走一小段路,李十三都覺得有大量目光在身后掃視。
牛梁村的情況非常典型,老人占五成以上,孩童占三成,只有兩成不到的青壯年呆在村子里。
找到村北的屋子,三層樓帶個庭院,別說兩位老人家住了,放城市里相當于四室一廳面積的三層洋樓外加院子,住個四世同堂綽綽有余。
嘎、嘎嘎嘎、嘎嘎。
院子外邊的土鴨不怕人,也不會走遠,就在院內院外叫來叫去。
李十三沖著院門往里頭喊叔叔阿姨,好半天沒人回應。
路過的鄰居說這家人下地除草,田地離家不遠,午飯時會回來。
“我的天吶,這溫度,除草?”
8月陽光毒得很,李十三之所以活蹦亂跳,全靠熱帶龍附身激活葉綠素救命,普通人可沒這手法。
站屋檐下等了一會兒,中午11點過半,遠處兩位村民挑著擔子牽著牛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