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書寫的是魔梟變強的原因分析。
整本書的理論研究結果是魔梟看似被擊殺,其實體內除了晶核之外,還隱藏著另外一種生命核心,非常不起眼。
雖然看似本體被擊殺,其實另有一個生命核心偽裝成普通魔物逃掉,在魔素濃度足夠高的地方從衰弱后的比如7星強度再次成長到魔梟。
這本書羅列了大量參考文獻,背后的參考文獻超過百條,封面上有主編,還有兩個老師作為副主編,特別感謝了一群撰稿人。
但里邊的內容純粹是扯淡。
李十三從雪拉比口中獲取到真實結論。
魔梟被擊殺,靈魂返回深淵禁區的母體那兒,由母體返回的靈魂孵化出一模一樣的魔梟,并且繼承靈魂中所學到的戰斗本能。
和書本所列的教授猜測完全相反。
另外還有四五本書對魔梟戰斗后或是被斬殺后會變得更強這一現象進行分析。
文章風格很嚴謹,也引用了超級多的其他文獻,但都是錯誤答案。
可以感覺到其中學術思想的相互碰撞以及作者在研讀資料時下的苦功夫。
問題是魔梟這東西只能憑借反復調查深淵禁區或者與之戰斗獲取樣本,才能探究根源,不是拿來發揮學術想象力的。
十本書翻完,李十三拿出手機確認,只花了兩小時時間。
想不到看書可以這么快,核心原因只是書里頭可用的信息太少太少,真虧得教授們在沒有真實情報的情況下能寫這么多文獻,定義、特征什么的顛來倒去合起來都能出兩本書。
剩余的資料只剩下單獨一本一本打印出來的文章或者說論文。
這些沒有裝成書本的文章字數在幾千到小幾萬不等。
由于篇幅所限,沒法像書籍那樣一開始介紹個幾萬字的概念,簡單介紹論文內容后直切主題。
其中一本關于魔梟形態研究的文章有些意思。
文章研究的是為什么魔梟會表現為當前的造型,而不是其他造型,能否通過造型特征追根溯源。
李十三所要的資料方向中有一個“是否存在人形魔梟”的要求,這篇關于魔梟造型的文章算是沾到題目。
文章提及,魔梟‘亂兵甲’有可能是某個古代勢力的圖騰。
作者考究了一些歷史文獻,許多古代部落或是組織會把武器作為群體的象征,因為武器守護了他們的生命,并且能夠通過武器狩獵和獲取物資。
相對的,‘縱傀羽’的大烏鴉形態也不止一次出現在歷史上的各族圖騰中。
以此類推,官方公開的魔梟‘祭千眼’確實很像古人由于不理解自然現象搞出來的神明或者圖騰象征。
文章的作者列舉了一些歷史可考的部落族群,或者是歷史上的宗派,找到眼睛、飛鳥、兵刃之類的祈禱對象相互印證。
最讓李十三感覺詫異的是該作者提及祈香古國,說是祈香古國殘留下來的祭祀用品中出現了和魔梟相關的所有圖案。
其中非常鮮明的給出了一張照片,祈香古國用于裝盛祭品的大盆子外側,呈現出掛著的葡萄串模樣。
那一顆顆葡萄中間黑白分明,真有幾分人演的意思。
對應魔梟‘祭千眼’在官方公開的百科資料上的形象。
“沒了?!”
李十三大驚失色,文章居然只有2萬多字,看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寫完了。
這樣的好東西才應該寫成整本書呀,幾乎全篇干貨。
不過確實沒有更多的資料供作者參考,研究到當前地步已經值得夸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