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周四。
《羅拉快跑》開拍的第三天,劇組依舊駐留在蒙塔娜區西北角的公寓內。
羅拉家的場景引領著三段故事的開端,在影片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劇組安排了整整三天時間拍攝這部分鏡頭,今天是最后一天。
時間已經是下午三點多鐘。
羅拉的臥室內,被臨時改造后只剩下不到二十平米大小的房間里此時卻擠下了七八個人,算上攝影機、補光燈、反光板等器材,小小的房間里被填得滿滿當當,還有一些人只能待在外間。
不過,房間內的氣氛卻顯得頗為安靜。
這其實也是電影開拍以來,劇組所有工作人員的統一感受。
從開拍第一天起,大家就發現,西蒙的執導風格顯得非常另類,他不會像有些導演那樣大喊大叫,也不會非常詳細地向工作人員闡述自己想要什么樣什么樣的結果。
更多時候,西蒙都保持著一種安靜的狀態,安靜地審視周圍的布景,安靜地用取景器斟酌即將開拍的鏡頭,安靜地拿著測光儀觀察每一個角落……然后,簡潔地發號施令。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眾人或許會非常享受這次輕松的拍攝經歷。
相對于在很多劇組遭受過的無數次咆哮和苛責,誰不想要一個安靜到有些神經質的導演呢。
不過,三天時間下來,劇組的大部分人不但絲毫沒有感覺到輕松,壓力反而越來越大。
劇組的這位年輕導演,實在是太苛刻了。
開拍的第一天,第一個鏡頭,西蒙只是在布光上面就足足花了兩個多小時。
作為典型的逆光場景,在布光上多花一些時間也無可厚非。
但,這又不是那些高預算影片里的大場面布景,只是一個簡單的特寫鏡頭,花了兩個多小時布光,無論如何都太過分了一些。
而且,由于西蒙的年齡緣故,其中一些劇組成員甚至開始懷疑,這年輕人到底懂不懂電影制作?有些人甚至覺得,西蒙只是在通過這種反復折騰的方式來顯示自己的權威。
各種質疑和不滿的情緒積累了三天時間,當西蒙再次為一個不足一秒鐘的電話跌落鏡頭反復調整了大半個小時,劇組的燈光師喬什·威克曼終于爆發出來。
喬什·威克曼今年三十三歲,從十六歲做學徒開始,他已經在好萊塢干了十七年的燈光師。雖然由于個人資質普通,又缺少機遇,一直只能混跡獨力電影片場,但無論如何也算是這個圈子里的老資格。
平心而論,喬什·威克曼大部分時候也能夠隱隱感覺到西蒙一些調整的精妙之處,但他卻很難容忍西蒙漫長而反復的斟酌。
這太折磨人了。
此時,喬什·威克曼丟開了剛剛還拿在手中的測光儀,提高聲音對表情似乎有些疑惑的年輕人道:“西蒙,我覺得這個布景已經非常出色,你不能再浪費時間了。”
隨著喬什·威克曼突然爆發,所有人都停下了自己的工作,一起看了過來。
西蒙聽喬什·威克曼說完,拿起旁邊的拍攝進度表看了看,道:“我沒有浪費時間啊。這邊的拍攝安排是三天,現在只剩下最后三個鏡頭了,下班之前完成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