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飛洛杉磯的一架波音747頭等艙內,12個小時的飛行旅程,邁克爾·奧維茨一直都在翻閱各種資料中度過。
最初試圖牽線讓索尼買下MCA,盧·瓦薩爾曼開出了80億美元的高價后,當前市值也只有140多億美元的索尼選擇了拒絕,邁克爾·奧維茨就將目標轉向哥倫比亞。
可口可樂恰好也有意放棄非核心業務,雙方已經正式開啟了談判。
時間是1月7日。
邁克爾·奧維茨帶領協助索尼收購哥倫比亞的談判團隊在東京待了兩天,今天返回。
現在,那個年輕人已經啟程趕赴澳洲拍攝《蝙蝠俠》,但這些日子,好萊塢似乎依舊在圍繞著丹妮莉絲娛樂打轉。邁克爾·奧維茨一路上翻看的幾份資料也都與丹妮莉絲娛樂有關。
剛剛過去的一年,截止1988年12月31日,美國市場累計產生的票房總額為46.9億美元。
如果按照12月31日的截止日期并且以發行商作為劃分進行計算,好萊塢今年累計票房最高的電影公司是迪斯尼,總計5.31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1.3%。
迪斯尼之后,另外的派拉蒙、華納和環球三家市場份額大致也都在10%左右。
這其中,丹妮莉絲娛樂自主發行的《驚聲尖叫》、《鋼木蘭花》、《死亡詩社》、《雨人》和添頭的《艾維拉驚魂》,截止12月31日,累計票房只有2.56億美元,市場份額為5.5%。
單單從這份數據來看,丹妮莉絲娛樂似乎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然而,整個好萊塢其實都明白,這種計算方法完全是在掩耳盜鈴。
如果按照制作方計算,丹妮莉絲娛樂今年的七部電影,《當哈利遇上莎莉》、《低俗小說》、《本能》、《驚聲尖叫》、《鋼木蘭花》、《死亡詩社》和《雨人》,只是截止12月31日,累計票房就達到7.3億美元。
7.3億美元,立刻就能讓丹妮莉絲娛樂的市場份額從5.5%上升到15.6%。
更讓人無法忽視的一點是,這占據了15.6%市場份額的7.3億美元票房,只是7部電影產生的。相比起來,迪斯尼5.31億美元的票房數字,背后卻意味著15部電影,其中一部還是丹妮莉絲娛樂出品的《當哈利遇上莎莉》。
而且,如果按照丹妮莉絲娛樂這些影片的北美總票房預估進行計算,七部電影的票房總額很可能達到恐怖的9億美元。9億美元,這已經接近美國年度票房大盤份額的20%。
可以想見,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丹妮莉絲娛樂很有可能成為好萊塢黃金時代米高梅那樣的行業霸主。
崛起只有兩年時間的獨力電影公司展現出如此強勢的發展潛力,如果是其他情況,邁克爾·奧維茨一定會忍不住贊嘆幾聲。但現在,這家如此強勢的公司卻與CAA形成了對立狀態。
邁克爾·奧維茨一點都不為CAA在《雨人》事件中的推波助瀾感到后悔,他曾經就對自己的客戶說過,如果有必要,他可以為他們去殺人。正是因為CAA毫無條件地站在自己客戶一邊,盡可能地維護客戶的利益,才會有越來越多的頂級明星愿意加入這家人才代理公司。
既然無法做朋友,那就做敵人好了。
丹妮莉絲娛樂如此強勢,肯定會嚴重損害到傳統好萊塢大電影公司的利益。前幾天嘗試與丹妮莉絲娛樂和解的意愿遭到拒絕后,奧維茨就向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負責人進行過試探,他想知道七大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壓制丹妮莉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