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是一個周五,時間是6月28日。
《蝙蝠俠:黑暗騎士》結束第三周的放映,6月21日到6月27日七天,影片票房跌幅相比上周收縮到25%,再次進賬4513萬美元。
同時,這部超級英雄大片的北美累計票房也正式突破2億美元大關,達到2億零728萬美元。
首周破億!
三周破兩億!
這樣的票房紀錄,在很多人看來,大概也只有DC電影宇宙的其他影片能夠打破。
此外,上周開畫的派拉蒙影業新片《白頭神探2》,首周票房進賬為3154萬美元,數據超出了派拉蒙的預期。
隨著《蝙蝠俠:黑暗騎士》開始迅速釋放市場空間,業界逐漸發現,這部勢不可擋的超級英雄電影,實際上起到了非常明顯的刺激市場的作用。
5月24日暑期檔開局六部新片密集開畫的那一周,北美院線單周總票房只有8600多萬美元。但從6月7日《蝙蝠俠:黑暗騎士》開畫以來,北美電影市場連續三周的單周總票房數字分別達到1.79億美元、1.46億美元和1.31億美元。
計算下來,三周時間的累計票房減去《蝙蝠俠:黑暗騎士》的2億美元,相當于其他影片平均每周依舊進賬8300萬美元。
顯然,受到近期《蝙蝠俠:黑暗騎士》引發的觀影熱潮影響,很多觀眾這段時間都不止觀看了一部電影。
具體到同期的電影上,首周票房超出預期的《白頭神探2》之外,原環球影業出品的救火題材影片《回火》,5月24日開畫到現在,五周時間票房累計5611萬美元。
雖然單周票房已經滑落到500萬美元左右,但《回火》的最終北美票房仍然有望沖擊7000萬美元關口。
《回火》的制作預算為4000萬美元。700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算上預期的海外票房收益,基本上足夠影片收回制作和發行成本。
比利·克里斯托主演的《城市鄉巴佬》,5月31日上映四周以來,在《蝙蝠俠:黑暗騎士》的陰影下累計票房也達到了5222萬美元。
不同于票房跌入500萬美元區間的《回火》,《城市鄉巴佬》剛過過去一周的單周票房依舊高達1418萬美元,周票房榜單排行僅次于《蝙蝠俠:黑暗騎士》和《白頭神探2》,排行第三。
按照這樣的票房走勢,《城市鄉巴佬》北美本土票房實現破億可謂輕而易舉。
不僅是這些主流商業片,丹妮莉絲娛樂旗下高門影業出品的南極紀錄片《冰雪世界》,上映以來就如同一匹個頭不大卻又非常惹眼的‘黑馬’。
雖然票房體量不大,但因為市場表現出色,又是暑期檔一眾主流影片之外的另類題材,因此頗受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即使在《蝙蝠俠:黑暗騎士》的風頭下依舊保持了非常不錯的話題熱度。
于是,雖然這部非主流的南極紀錄片單周票房最高也只是第二周逆跌的766萬美元,但累計票房卻不斷超出各方的預期。
截止6月27日,《冰雪世界》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3112萬美元。這一數字相當于影片微不足道的300萬美元制作成本的10倍,絕對是這個暑期檔回報率最高的電影。
而且,以《冰雪世界》上周依舊進賬461萬美元的票房水準和它連續四周都控制在20%以內的跌幅走勢,影片接下來的北美票房非常有希望沖擊5000萬美元大關。
有電影賣座,自然也不缺少炮灰。
這個暑期檔市場表現最為慘淡的無疑是布魯斯·威利斯6500萬美元制作成本的《終極神鷹》,影片的口碑和票房雙雙失利。
截止6月20日,《終極神鷹》上映四周票房僅收1600萬美元出頭,連宣發費用都賺不回來,大部分院線完成兩到四周的放映合約后就很快將這部電影下檔。
其他諸如迪斯尼的《躍馬英雄》、福克斯的《丑態百出》和派拉蒙的《肥皂拼盤》等影片,票房表現也都不盡人意。
原環球影業出品花費1400萬美元制作預算的斯派克·李新片《叢林熱》,因為發行檔期和宣發策略上的失誤,市場同樣沒有達到預期,預計北美總票房只有2000萬美元出頭。
全黑人陣容影片在海外的市場潛力有限,丹妮莉絲娛樂只能期待接下來通過后續的本土其他渠道發行收回全部1900萬美元的制作和宣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