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說起來,西蒙其實并不是太擔心外界的窺視。
哪怕連續幾次通過金融市場獲得的巨額原始資本積累,操作上也都在規則范圍內。
至于西蒙最大的那個秘密,哪怕身邊最親近的人,他也從來沒有透露過。想要弄清楚這一點,除非有人能鉆到他腦子里。
這種事顯然沒人能做到。
因此,西蒙這些年所表現出的種種過人之處,如果非要找一個解釋的話,大概就只能用天賦異稟來形容。
西蒙也確實是‘天賦異稟’。
不過,雖然不存在可以被人掌控威脅的把柄,西蒙也絕對不希望自己被人監控,應該沒有人愿意如此。
悄然安排著尋找身邊監控者的事情,時間也進入1991年的9月份。
與阿爾·戈爾的會面之后,維斯特洛體系就開始動用資源推動《信息高速公路法案》。
不只是私下里的政治游說,為了給9月6日的思科上市造勢,在維斯特洛體系的推波助瀾下,北美各個渠道媒體上關于互聯網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9月1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名叫‘即將到來的互聯網時代’的專題文章,頭版頭條,署名者正是西蒙本人。隨后,美國東西海岸的主流報紙和伊格瑞特門戶都轉載了這篇文章。
文章確實是西蒙親自寫的,不過,這么說也不全對。
西蒙去年曾經整理過一份關于互聯網產業各方面構想和未來展望的備忘錄給伊格瑞特等幾家公司高管,那份長達幾十頁的備忘錄大致討論了門戶網站、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等等西蒙記憶中互聯網時代的核心概念。
這次的文章,只是擷取了當初那份備忘錄中關于‘展望’的一部分。
西蒙自崛起以來接受專訪的次數都屈指可數,更不要說在報紙上發表署名文章,《紐約時報》上的這篇文章毫無懸念地引發了非常強烈的關注和討論。
雖然不乏一些媒體抨擊西蒙文章中關于互聯網行業產值在未來十年內將會達到數萬億美元的觀點,是一種別有用心的嘩眾取寵。然而,這篇文章產生的最直接反響,就是9月2日的新一周,美國股市與互聯網行業有關的科技股全線大漲。
思科IPO的路演也因為西蒙的署名文章,股票認購數量直線上升。
截止路演結束,思科股票的認購數量已經達到5.3億股,超過了4000萬股新股發行數量的13倍,甚至是思科現行總股本的兩倍。
不同于山姆·沃爾頓、約翰·克魯格、沃倫·巴菲特這些利用幾十年時間積累豐厚身家的傳統富豪,西蒙的個人資產積累速度完全只能用奇跡來形容。
而且,西蒙的這篇文章,也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最近一年多以來,太多跡象都表明了一項新興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因為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市場處在經濟衰退環境中的緣故,業界原本預測1991年的PC出貨量會出現停滯,與1990年保持持平的2000萬臺。
然而,事實卻是,截止剛剛過去的8月份,全球PC出貨量實際上就已經達到了1500萬臺,預計全年有望達到2300萬臺,相比1990年漲幅達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