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多月的談判過程中,雙方幾次拉鋸,佳士得在倫敦交易所的股價也持續波動。
3月上旬的時候,因為佳士得方面一直不肯做出太多退讓,索菲亞果斷中止了談判,做出徹底放棄收購的姿態。隨后兩周,原本持續上揚的佳士得股價開始不斷下跌。
直到上周五,佳士得方面主動聯系,索菲亞也給出了一份早已擬定好的方案,并表示這是梅麗珊卓公司的最后一次報價。
如果佳士得不接受,交易徹底終止。
雖然還有些股東不甘心,但經過董事會投票,梅麗珊卓公司的收購方案最終得以通過。
顯然,大部分股東也明白,即使西蒙·維斯特洛看好佳士得,因為行業本身限制,這家拍賣行到底不可能賣出太高的價格。
繼續聊了一些細節,索菲亞又問道:“還有,那個約瑟夫·劉易斯是怎么回事啊?”
西蒙道:“你應該也看過對方的資料了,我對約瑟夫·劉易斯名下的塔維斯托克集團非常感興趣,將來或許有合作的機會。”
約瑟夫·劉易斯想要和西蒙建立合作關系,詳細調查過對方的底細后,西蒙也發現,約瑟夫·劉易斯控制的塔維斯托克集團,或許可以作為維斯特洛體系向拉美等海外市場進行投資的一個跳板,一張外殼。
這次對佳士得的收購,最初的計劃,梅麗珊卓公司只打算利用自有資金獲得佳士得大概51%的股份,實現絕對控股,其余股份,由瑟曦資本旗下的阿波羅管理公司和其他一些資本共同持有。
西蒙在紐約的派對上答應約瑟夫·劉易斯的參股請求后,索菲亞不得不改變原本已經制定好的融資策略,分出20%的股份給對方。
而且,諸如菲亞特集團幕后阿涅利家族控制的一家意大利投資基金,計劃獲得大概15%的股份,還有意大利傳媒大亨貝魯斯科尼的10%投資份額,這些都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持股這么簡單,其實更象征著維斯特洛體系與意大利本土資本的一次合作,根本就推不掉,也不能推掉。
在與約瑟夫·劉易斯緊急磋商后,最終只能降低梅麗珊卓公司自己的持股份額。
好在,約瑟夫·劉易斯為了與維斯特洛體系建立合作關系也是不遺余力,主動表示將20%股份的投票權永久性授予梅麗珊卓公司。
計算下來,雖然梅麗珊卓公司對佳士得的持股降低到31%,但算上約瑟夫·劉易斯的20%,瑟曦資本投資1億美元持有的11%,維斯特洛體系擁有的佳士得投票權將達到62%。
31%的持股,絕對的控股權,這其實是西蒙非常樂意看到的一種投資狀態。
即使維斯特洛體系的資本積累再迅速,終究有著一定的極限。
利用別人的資金增加自身的影響力,才是西蒙發展瑟曦資本的最重要目的。
比如瑟曦資本旗下的黑巖資產管理公司,如果能夠達到曾經控制著全球6萬億美元資產的巔峰體量,這將是一股足以撼動全球經濟走勢的龐大資本。
資本本身是無法發揮影響力的。
想要做到這一點,終究還是要通過個體來執行,瑟曦資本控制資金買入一家公司股票,達到一定比例后,維斯特洛體系就可以派遣自身代表進駐這家公司董事會,因此也就形成了對一家公司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越是實力強大歷史悠久的企業巨頭,往往也就越傾向于大眾持股公司。
沒有重量級持股股東,沒有多重股權結構,這樣的公司,董事會基本上就是企業的實際控制者。
如果維斯特洛體系在通用電氣、波音、埃克森美孚、IBM等等這些企業巨頭董事會中擁有自己的席位,達到一定程度,西蒙也就等于控制了美國經濟,向外擴張,全球范圍內,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