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特集團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不過同樣公布業績。
1993年度,赫斯特集團的總營收為21.1億美元,營收增長率9%,全年凈利潤為1.69億美元,全年增長為12%,凈利潤率8%。
傳統紙媒集團如同美國汽車產業一樣,受到諸多工會勢力的限制,卻又不能將生產基地之類轉移至海外,因此運營成本相當高,赫斯特集團能夠維持8%的凈利潤率已經超出了業內平均水準。
現在,只是維斯特洛體系,過去一年累計投向赫斯特集團的6500萬美元廣告預算就已經占據對方全年營收的3%,這部分營收全部消失,將會對赫斯特集團1994年的業績造成明顯影響。
更進一步,如果西蒙·維斯特洛動用維斯特洛體系的影響力要求其他合作伙伴‘站隊’,那么,額外產生的負面影響至少達到維斯特洛體系本身切斷合作的兩倍。
按照赫斯特集團1993年9%的營收增長計算,雙方的沖突一旦持續,很可能導致赫斯特集團1994年的營收增長完全停滯。
對于已經逐漸開始表現出頹勢的傳統紙媒產業來說,營收增長停滯,其實就意味著倒退。
畢竟無論是根據通貨膨脹還是工人工資的自然增長等因素計算,一家公司每年必須要保證相當的業績增長,才能維持企業正常運行。
一旦企業營收增長停滯,持續增加的通貨膨脹、員工工資乃至債務負擔卻不會隨之停滯,首先影響到的就是企業利潤。
當利潤被營收增長停滯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抵消,緊接著就是企業裁員、出售業務、縮減開支等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如果情況還沒有好轉,最終將走向破產倒閉。
曾經都是行業巨無霸有著非常出色的營收利潤業績的雷諾茲和納貝斯克兩家公司,創紀錄的330億美元合并案五年之后,就是因為當初合并案帶來的巨額債務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最近兩年已經徘徊在破產邊緣。
雷諾茲納貝斯克這樣的超級巨無霸都可能迅速衰落,更何況規模要小上很多的赫斯特集團
因此,《華爾街日報》判斷,赫斯特集團如果無法盡快化解這次沖突,哪怕只持續一年,對于赫斯特集團的經營就將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相比起來,除了可能要承擔的輿論壓力和訴訟風險外,整體規模已然是赫斯特集團百倍不止的維斯特洛體系,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實質性損害。
畢竟,西蒙·維斯特洛當前的身家就已經達到2000億美元,而赫斯特家族,當年威廉·赫斯特五房子孫目前的財富總和都還不到25億美元,足足超過80倍的差距。
而且,赫斯特家族擁有的以往讓很多政客名流富豪都頗為忌憚的傳媒帝國,在維斯特洛體系面前,殺傷力也已經明顯不足。
且不說維斯特洛體系擁有的伊格瑞特門戶,封殺赫斯特集團之前,西蒙·維斯特洛還剛剛交上了一個與赫斯特集團實力不相上下的‘朋友’,紐約時報集團。
互聯網產業洶涌蓬勃的現在,傳統媒體想要順利完成向數字時代轉型,必然繞不開的就是維斯特洛體系。
紐約時報集團無疑做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雖然其中明顯有著西蒙·維斯特洛企圖控制傳統紙媒口風避免近期針對維斯特洛體系的媒體輿論持續惡化的意圖,但對方給予紐約時報集團的回報也堪稱豐厚,干脆直接地放棄伊格瑞特門戶新聞資訊內容獨占權的做法更是讓很多針對維斯特洛體系壟斷互聯網傳媒的指責失去了根腳。
最重要的一點,這次合作的達成,還會導致越來越多現在或許還在大肆批評維斯特洛體系的傳統媒體集團逐漸倒轉態度,以此換取向數字時代轉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