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克里斯托弗今年已經年近七十,外形清瘦,精神矍鑠。
提前準備的資料中,克里斯托弗是一個溫和派民主黨人,外交態度傾向于盡可能維護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國際聲譽,限制美國‘世界警察’的霸權思想,緩和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之間的潛在矛盾。
克林頓政府選擇沃倫·克里斯托弗擔任國務卿,是在蘇聯解體和海灣戰爭結束后美國需要改變以往對抗和擴張姿態的一種緩沖結果。
美國去年在索馬里的行動遭遇挫折后果斷選擇了撤出地區爭端,就有著沃倫·克里斯托弗的外交政策影響在其中。
雖然是民主黨溫和派,卻絕不意味著沃倫·克里斯托弗性格軟弱,早餐剛剛開始,這位美國政要就毫不客氣地質問道:“西蒙,你到底想要什么?”
西蒙仿佛絲毫沒有感受到這位從卡特總統時代就已經身居高位的老牌政客身上散發的威壓,慢條斯理地切著餐盤里的煎蛋,說道:“沃倫,你覺得對于一個窮到連褲子都不夠每人一條的國家,我能得到什么?”
除了對西蒙來說毫無意義的所謂戰略地位,他是真的不可能從盧旺達的得到什么。
當然,這次行動,西蒙也不是真的跑去充當救世主,不過維斯特洛體系追求的并非單純物質上的收獲。即使非洲有著讓很多國家都眼饞覬覦的豐厚自然資源,對于西蒙而言吸引力也不大,如果只是為了賺錢,他有著更多更加安全且回報豐厚的投資渠道。
沃倫·克里斯托弗打量著對面青年,眼神中潛藏了一些遲暮老人對年輕俊彥的羨慕,語氣卻沒有緩和:“你知不知道,從昨天開始,白宮和國會就在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他們都認為這件事是美國政府在幕后操縱。”
西蒙聳肩:“對此我只能說遺憾。”
這件事確實根本解釋不清。
即使西蒙完全拋開了美國國內,從南非和東歐雇傭軍事力量,但在很多人看來也只是欲蓋彌彰。
畢竟,對于美國來說,如果能夠控制盧旺達,其實也相當于控制了一個無論是向東還是向西都足以閃轉騰挪的戰略要地。
美國在去年的索馬里行動失敗后,其實短期內并不打算再插手非洲事務,將非洲當做自己后花園的諸多歐洲國家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只會覺得美國這是不甘心索馬里的失敗,打算通過西蒙之手在盧旺達卷土重來。
只要占領盧旺達這塊地處非洲腹地的戰略要沖,美國就可以一次性覬覦英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在非洲的傳統利益范圍。
其實,這也是西蒙通過這次行動給予聯邦政府的一個潛在選擇。
這次的盧旺達行動,西蒙并沒有打算直接獲得物質上的回報,不過,如果美國政府愿意接收后續事務,他也不介意順水推舟。
現在看來,當局顯然已經做出了決定。
如果聯邦政府打算重新插手非洲事務,今天與西蒙會面的應該是國防部長威廉·佩里,而不是國務卿沃倫·克里斯托弗。
沃倫·克里斯托弗沒有再繼續與西蒙做口舌之爭,說道:“白宮昨晚得到情報,你的駐軍已經與盧旺達愛國陣線取得了聯系?”
西蒙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