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內里卻是問題不少。
寶格麗是一家意大利的珠寶腕表公司,目前依舊由寶格麗家族控制。
相比梅麗珊卓旗下的梵克雅寶,這家公司的規模要大很多,1993年度的營業額折合達到5.3億美元,凈利潤1.1億美元,而且近期已經開始尋求在米蘭證券交易所上市,預計IPO估值在10億到15億美元之間。
梅麗珊卓公司已經與寶格麗家族進行過接觸。
對于上市,寶格麗家族內部的態度不一,企業上市當然好處多多,不過,也肯定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有利有弊。
這也是梅麗珊卓的機會。
不過,雖然寶格麗家族有人傾向于和梅麗珊卓公司合作,但根據此前幾次的商談結果,梅麗珊卓公司最多能夠拿到寶格麗30%的股份。
這并不符合索菲亞的預期。
因為梅麗珊卓旗下已經擁有一家同類型子公司梵克雅寶,最近幾年發展勢頭非常不錯,1993年的營業額達到3.5億美元,相比收購之前的1990年,營業額整體增加了105%,規模并不比寶格麗差多少。
最重要一點,梅麗珊卓公司對梵克雅寶的持股比例為60%。
因此,如果只能收購寶格麗30%的股份,這就必然要面臨一個資源平衡的問題。
同樣的資源,持股60%的子公司和持股30%的子公司,經營者會偏向于哪一邊不言而喻。
這并不是索菲亞想看到的。
大型奢侈品巨頭為了避免競爭者出現,往往會通過提前收購的方式消滅潛在威脅。
西蒙記憶中的LVMH就不止一次做過這種事情。
不過,正處在快速上升階段的梅麗珊卓公司,還沒有進入這一階段。
如果要收購寶格麗,索菲亞自然是希望這家底子本就比梵克雅寶好一些的珠寶腕表公司能夠更進一步,而不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均形成不平等的內部競爭,甚至導致其中一家最終衰落。
因此,想要維持某種平衡,哪怕不說拿到寶格麗同樣60%的股份,根據梅麗珊卓收購團隊的評估,這一比例至少也要達到40%。
30%和40%的股權看似相差不多,對于股權已經分散在各個家族成員手中的寶格麗家族來說,卻意味著梅麗珊卓公司是否將成為第一大股東的問題。
寶格麗家族愿意接納外部投資者,卻并不想因此導致家族企業控制權旁落。
如果這樣,還不如進行IPO。
隨后的范思哲,問題更加有趣。
作為最近幾年風頭最盛的奢侈品牌之一,范思哲1993年的營業額達到6.5億美元,營收規模甚至超過了寶格麗。
對于奢侈品企業來說,這其實是非常驚人的。
要知道,寶格麗成立于1884年,已經擁有110年的歷史,而范思哲1978年才成立,即使詹尼·范思哲再才華橫溢,奢侈品牌的成長也避不開足夠的積累。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
索菲亞在資料中并沒有賣關子。
意大利黑手黨。
根據索菲亞的調查,正如西蒙記憶中傳聞那樣,范思哲品牌確實被實力強大的意大利黑手黨作為洗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