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兼并交易都有著類似的分手費條款。
根據交易體量和雙方的談判,分手費通常在1%到5%之間,當然也有更高比例或者完全沒有分手費的狀況,一切依靠雙方博弈。分手費條款的核心就是為了避免一番波折之后其中一番突然毀約,給另外一番造成巨額損失。
因此,這種分手費其實是雙向的。
九月底達成的協議中,雙方的成交價格最終為97億美元,3%的分手費就是2.91億美元。
2.91億美元,無論是對于維旺迪還是迪斯尼,都絕對不是一筆小錢。
更何況,從維旺迪的口風來看,一旦這次交易因為迪斯尼方面出現了變故,還要額外起訴追究損失。雖然法國企業在美國起訴美國公司,任誰都知道占不了多大便宜,但最近幾年本就持續衰落的迪斯尼,根本受不了這種折騰。
于是,不需要西蒙悄然推動,迪士尼的一干股東就開始悄悄在華盛頓進行運作。
說起來很有趣。
迪斯尼最重要的兩大股東,一個是德克薩斯州的巴斯家族,一個是加州的迪斯尼家族,一個支持共和黨,一個支持民主黨,恰好兩邊發力。
兩個家族此前都感受到了迪斯尼的衰落趨勢,哪怕是迪斯尼家族還有些不舍,也都明白,接受維旺迪集團高達97億美元的現金收購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否則的話,大家都只能看著這筆資產一步步縮水,甚至走向破產都不是沒有可能。
要知道,維旺迪發起交易之前,迪斯尼的市值已經不足70億美元,卻擁有總計高達53億美元的債務,再加上電影業務低迷,巴黎迪斯尼樂園持續虧損,很難說什么時候就突然資不抵債。到時候,如果債務人施壓,資產重組,他們這些大股東手中的股票可能會被直接清零。
現在,完成這次交易,雙方都可以將數以十億計的現金落袋為安。
利益面前,文化啊,情懷啊,都是浮云。
這次事件當中,西蒙唯一做的就是再次讓與維斯特洛體系關系交好的《紐約時報》挑起了關于解除媒體整合禁令的話題,指責如果不是華盛頓當局遲遲不肯放行這項早已不合時宜的行業禁令,迪斯尼交易案,本該可以有本土巨頭出面競爭,美利堅文化瑰寶也不會輕易落入法國人之手。
大家其實都明白一點,即使傳媒整合禁令提前解除,除了自身實力已經超出行業好幾個量級的丹妮莉絲娛樂集團,根本沒有其他本土巨頭爭得過維旺迪集團的高額現金報價。這卻并不妨礙上半年悄悄被國會壓下的解除傳媒整合禁令議案重新進入媒體和公眾視野。
這一次,華盛頓也必須給出一個讓大家滿意的答復。
迪斯尼收購案通過引發的輿論喧囂中,11月17日,周四,ABC電視臺在晚間九點鐘的黃金時段,正式播出了第三屆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秀。
這次大秀,不僅是制作預算達到了3000萬美元,連帶的宣傳投入也達到2000萬美元。
上周六的現場走秀舉辦之前,維密品牌和丹妮莉絲娛樂就已經聯合開始在各大平臺投放宣傳廣告,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幅廣告牌更是被懸掛了長達一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