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想了下,說道:“貓啊,就應該叫喵喵。”
索菲亞白了西蒙一眼:“小孩子才會這樣起名呢,狗的話,是不是就要叫汪汪了?”
西蒙點頭道:“當然。”
感覺小家伙實在是不想呆在自己身邊,索菲亞終于放它離開,望著小東西一溜煙跑出房間,這才好奇看向西蒙正在翻閱的文件,知道能被A女郎放在起居室讓西蒙閑暇隨意翻閱的都不是什么重要資料,于是問道:“這是什么?”
西蒙直接遞過去。
索菲亞接過,大致翻了翻,突然又笑了起來:“你在非洲買了一大塊土地,嗯,15萬英畝?”
“有什么問題嗎?”
索菲亞看傻子一樣乜了西蒙一眼,視線重新落回面前的資料:“咖啡種植園,嘖,你確定現在的非洲能種出咖啡這種東西?還是,安哥拉,那地方好像打了幾十年內戰了。”
西蒙道:“七十年代,安哥拉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生產國之一,咖啡豆年出口量超過20萬噸。”
“七十年代初,那還應該是殖民時代吧,”索菲亞說著,又問道:“那現在呢?”
西蒙也不隱瞞,說道:“過去一年的話,這個數據大概是500噸。”
“……”
從年出口20萬噸咖啡豆的世界主要咖啡生產國到1994年的500噸,這落差實在有點大。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安哥拉1975年宣布獨力,在此之前,這個國家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國內農業生產都是由白人把持。獨力之后,大批白人撤出,安哥拉大片咖啡種植園被毫無效率的黑人接管,緊接著又是長達二十年的內戰,國民經濟徹底崩潰,曾經繁榮的咖啡種植體系也一路衰落。
不過,正是這種原因,西蒙才能通過一份價值只有1000萬美元的合約拿到15萬英畝土地。
要知道,這可是實實在在超過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經最優質的咖啡種植區,不是塔斯馬尼亞那種基本上無法開發西蒙也不打算開發的原始森林。而且,1000萬美元的武器訂單和顧問團隊合約,維斯特洛體系真正需要付出的成本,其實連一半都不到,只是賬面上的1000萬美元。
雖然當下這片咖啡種植區幾乎處在荒廢狀態,不過,按照記錄中安哥拉70年代的咖啡種植園產量計算,這片土地,每年能夠出產3萬噸左右的咖啡豆。
經過接下來一些年的經營,這片咖啡種植區的產量哪怕只恢復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每年也能收獲1萬噸咖啡豆。
近期全球咖啡豆的價格大概是每噸1100美元。
每年出產1萬噸咖啡豆,按照市場售價,就是1100萬美元。顯然,理想狀態下,只是一年時間,西蒙就基本上能收回為了獲得這片土地的投入。
當然,只是理想狀態。
非洲到底是什么光景,因為曾經的很多記憶,西蒙更是一清二楚。
直白一些,就是爛泥糊不上墻。
咖啡種植對勞動力的依賴非常大,因為咖啡豆是分批成熟的,很難通過機器采摘,世界各地的咖啡生產,人力成本基本上都占據了一半以上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