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種狀態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端倪。
就像維斯特洛體系的硬件領域布局。
西蒙很早就開始關注。
然而,現階段,維斯特洛體系在這些方面,主要還是以股權投資為主。
關鍵就在于西蒙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兼顧那么多事情。而且,半導體、液晶屏等等這些領域,門檻也要比互聯網和好萊塢高上太多,不僅如此,這些領域也不像從零開始一片藍海的互聯網,反而是從八十年代開始就已經廝殺慘烈的紅海市場。
技術門檻高,資金密集型,行業競爭激烈。
這些都限制了西蒙的布局。
西蒙不缺錢,也擁有相當的先知優勢,只是,這些領域,冒然砸進去十億八億美元,最可能的就是打出一連串毫無用途的水漂。
相比起來,西蒙最為熟悉的好萊塢和互聯網就完全不同。
好萊塢是西蒙的根基,腦海中的大部分記憶都是關于好萊塢,因此能夠輕松玩轉。
互聯網,則主要是沒有競爭。
完全的一個新興行業。
西蒙不但可以明確看到未來,還能夠憑借記憶找到很多出色的職業經理人幫自己攻城略地。
不過,該做的事情,終究還是要做。
西蒙在羅馬的這些日子,圍繞這件事做出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從明年初開始,大手筆減持套現手中的科技股,盡可能在未來幾年的風云變幻中囤積更多資金。
只有擁有足夠多的現金,到時候,再不濟,諸如韓國方面,西蒙也能趁機抄底,成為三星之類的韓國寡頭幕后大股東。
原時空中,很多人大概都會產生一些疑惑。
為什么中國的手機廠商無法打開美國市場,三星卻可以暢通無阻地在北美攻城略地?
主要原因就在于,三星半數以上的股權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中。
準確來說,整個韓國的經濟都控制在美國手中。
連續幾十年的折騰之后,同樣封閉的日本也沒能逃脫這種命運。
這也解釋了一件事。
為什么同樣是發達國家,甚至在經濟指標上,日本和韓國還要超過很多歐洲國家,但大部分日本人或者韓國人的生活壓力依舊非常大,遠不如歐洲發達國家的高福利安逸生活。
這并不是制度原因造成的。
關鍵就在于,因為國家經濟在根本上被西方控制,日韓發展過程中的大部分經濟紅利都被海外資本悄無聲息的抽走,因此導致這些國家雖然經濟指標相當發達,國民卻并沒有享受到發達經濟所帶來的紅利。
因此,很多人都說日本和韓國就是美國的殖民地,這其實并沒有錯。殖民地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在經濟領域被宗主國不斷吸血,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