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完全的私有化而脫離資本市場,威瑞森最近幾年在公眾當中的存在感很弱,只有業內才清楚這家電信運營商已經在移動通信領域根深蒂固的強勢布局。
晚餐過程中,西蒙首先和雷蒙德·史密斯討論的就是重新將威瑞森推入資本市場。
其實就是又一次IPO。
做出這項決定的目的有很多,好處也不少。
首先就是降低維斯特洛體系對威瑞森的持股比例。
正常情況下的企業老板都希望掌握更多的公司股份,西蒙反其道而行之,依舊是為了進一步將維斯特洛體系融入美國經濟。
就像這次的伊格瑞特IPO。
算上近期根據當初的綠鞋機制額外增發的1億股新股,伊格瑞特當下總股本達到44.26億股,其中維斯特洛公司持股數量為25.61億股,持股比例已經降低到57.9%。將多達42.1%的股份轉讓給伊格瑞特管理層和廣大投資人,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伊格瑞特遭受的潛在針對少了很多。
數以千萬計的投資人超過千億美元級別的利益都與維斯特洛體系捆綁在一起,無論是聯邦反壟斷機構還是美國內外的諸多競爭對手,想要針對伊格瑞特公司,就等于是在針對伊格瑞特幕后的龐大資本聯盟。
稍不注意就可能粉身碎骨。
美國電信產業發展已經超過百年時間,想要打破根深蒂固的舊有格局必然面臨很多潛在阻力,融合策略無疑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這些阻力。
其次就是籌集資金。
這也是維斯特洛體系未來幾年的關鍵擴張策略,趁著市場形式大好,盡可能通過上市或發債儲備更多現金。曾經的歷史上,很多九十年代興起的新科技企業都是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后因為資金短缺走向末路。
第三個原因就是更加直觀便捷地在上市之后完成與美國在線的合并。
非上市狀態的威瑞森電信,哪怕是這次《福布斯》給出的300億美元估值,在西蒙看來依舊偏低,如果在私有化狀態下直接與市值高企的美國在線合并,很難做出讓各方都滿意的估值,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潛在的訴訟隱患。
上市之后,雙方股價都由資本市場決定,再啟動合并就不會引發太多爭議。
另外,西蒙還提前和雷蒙德·史密斯討論了美國在線與威瑞森合并之后的人事問題。
這件事說起來還很有淵源。
美國在線的前身最初只是依附于威瑞森前身貝爾大西洋的一家提供網絡服務的初創企業,當時雷蒙德·史密斯已經是貝爾大西洋的掌門人,現在的美國在線掌門人史蒂夫·凱斯只是一個創業新人,兩人地位相差懸殊。
現在,美國在線正值如日中天,兩人的身份雖然說不上完全調轉,但一旦合并,雷蒙德·史密斯只能成為史蒂夫·凱斯的下級。
西蒙對這種事情非常謹慎。
如果兩家公司合并之后,雷蒙德·史密斯無法與史蒂夫·凱斯密切合作,甚至相互制約,這次合并就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給兩家公司帶來災難性后果。合并的決定不可能改變,因此,一旦出現某些苗頭,西蒙只能將兩人中的一個踢出局。
然而,兩人任何一個出局都不是西蒙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