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項目的完成速度,西蒙非常滿意。
現階段的北美或者西歐,想要建成一座同等規模的工廠,不折騰兩三年時間很難達成,而且,就算工廠建成,也不一定能投產。
里夫尼諾基亞工廠卻是在廠房建設完成的同時,同步實現了工人培訓、設備進駐等流程。
即使蘇聯已經煙消云散,蘇維埃體制帶來的制度優勢依舊存在。
西蒙看中的也正是這一點。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維斯特洛體系在烏克蘭這座西北邊州越發說一不二的強勢話語權。
否則某些制度優勢只會化作制度劣勢。
烏克蘭第二任總統列昂·庫奇馬去年上臺后,迅速推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卻沒能扭轉烏克蘭國內經濟繼續向深淵滑落,在維斯特洛體系的強勢控制之下,里夫尼市成為這個國家在經濟方面的唯一亮點,出于種種現實和潛在的利益牽扯,即使維斯特洛體系對里夫尼的控制已經超越了某些限度,烏克蘭當局卻不敢冒然攪亂這種來之不易的局面。
因此,不只是諾基亞工廠即將投產,整個里夫尼市乃至羅夫諾州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狀態。
西蒙去年第一次來到里夫尼時,這座城市與烏克蘭其他區域一般無二,衰頹而凋敝,大批人口為了最基本的生存紛紛遷往可以親自耕種糧食的農村地區,現在,再一次來到這座城市,一年多時間,只是里夫尼的人口,就已經從去年低谷期的22萬暴增到當下的51萬人。
普通人總是看不到太深層次的東西,他們只是知道,這座城市可以為他們帶來最寶貴的工作機會,這就是希望所在。
暴增的人口不可避免地讓里夫尼市變得魚龍混雜起來,不過,無論是官方層面還是地下勢力,都被維斯特洛體系牢牢掌控,更不要說這片區域內還駐扎了一只實力強大的私人軍隊,想要在里夫尼搞事情的人下場都不算太好,剩余只是一些成不了大器的小魚小蝦。
強力的控制帶來的高效執行率之下,里夫尼已經隱隱呈現出有望成為烏克蘭輕工業重鎮的趨勢。
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的大批重工業資產,然而,坦克大炮到底不能當飯吃,為居民提供各類型基礎生活用品的輕工業才是現階段烏克蘭最急需發展的領域。獨力以來,烏克蘭當局也一直在嘗試推動這件事,只是效果并不算好。
原因非常簡單:缺錢。
國家經濟就如同貫通公眾生活方方面面的江河湖泊。
資金如水。
只有擁有足夠的資金,干涸凝滯的江河湖泊才能貫通流淌,煥發生機。
維斯特洛體系的大筆資金注入羅夫諾州,再加上強勢的協調控制,避免了資金被無端浪費吞沒,很快讓這片區域重新振作起來,可以想見,當羅夫諾州的江河湖泊逐漸充盈,必然會涌向這個國家的其他區域。
水流的主人不會改變。
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進一步的滲透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