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年時間,互聯網上就出現了數以萬計的盜版音樂分享網站,初步統計,因為盜版的迅速泛濫,全球唱片銷量在1995年直接暴跌了23%。即使沒有購買iPlayer播放器,很多人也開始更多地在網絡上下載免費音樂,而不再花錢購買唱片。
這方面需求,同時也促進了伊格瑞特旗下Google搜索引擎的迅速發展,效果絲毫不亞于悄悄開始流行起來的成人類型網站。
各大唱片巨頭感受到危機,開始想方設法地打壓盜版,并且試圖扼殺iPlayer,只是注定徒勞。
盜版音樂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擁有哥倫比亞唱片的索尼,親手在北美創造了類似產品不可能打贏官司的‘判例法案’。
當年索尼的錄像機發布,因為擔心非法錄制導致盜版泛濫而遭到迪斯尼等好萊塢巨頭的起訴,官司糾纏多年,最終美國最高法院以不能以保護版權為由扼殺技術進步宣告迪斯尼等好萊塢巨頭敗訴,錄像機得以名正言順地大行其道。
iPlayer播放器與錄像機性質相同。
現在美國的錄像帶產業為各大片商帶來的產值絲毫不亞于電影的院線放映。因此,過去一年,面對一眾唱片巨頭的輿論壓力,汀科拜爾也反復以錄像機為例作為反駁,并且批評各大唱片巨頭只是為了固守自身在傳統唱片領域的利益而不愿追隨技術進步,不斷呼吁各大唱片公司將自身版權資源開放給Broadast平臺,這樣才能做到雙贏。
這些爭端之外,iPlayer還再次促進了當年西蒙親自推動的美國網吧產業發展。
雖然美國現階段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遠遠超過全球其他國家,但終究還有很多公眾無法連接互聯網,這些人選擇購置iPlayer播放器,除了使用親朋好友的電腦,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去網吧挑選下載自己喜歡的音樂。
以及。
iPlayer-10還是1995年度搶劫犯最喜歡的掠奪目標。
因為這款音樂播放器不僅可以自用,而且,由于產品發布初期產能不足導致供不應求,劫匪搶到iPlayer,甚至能在二手市場賣到比新品還高的價格。
于是,不僅是佩戴iPlayer播放器的路人成為最容易被襲擊目標,就連銷售這款產品的電子商店都無法幸免,過去一年出現過很多起iPlayer貨架遭遇大群暴徒集體洗劫的案子,舊金山警方還在去年下半年破獲了一起試圖搶劫位于帕羅奧圖的iPlayer播放器倉庫的未遂案件。
iPlayer播放器的生產主要在中國。
不過,播放器完成裝配后,先要運回舊金山,再進行下一步分銷,現階段市場也主要在美國。
當時那伙劫匪幾乎要展開行動時,位于舊金山帕羅奧圖的倉庫內存放著超過120萬臺iPlayer播放器,價值接近6億美元,劫匪團伙甚至在舊金山灣準備了一艘萬噸級貨輪負責接應,打算得手之后先運到墨西哥。
當然沒有成功。
事情披露之后卻是引起轟動,感覺如同一部沒拍完的好萊塢大片,事后也真的有人開始籌劃相關題材的電影。
人就是這樣,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是會產生好奇和向往。
持續一年的緊俏,其實是汀科拜爾刻意而為,實際上這款播放器發布兩個月后產能就已經足夠滿足市場需求。
不過,因為各種事件紛至沓來導致的熱度,如同原時空中那個為了蘋果手機賣腎的案例一樣,很多美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都在想方設法地獲得一臺大家眼中非常酷非常有炫耀意義而且非常實用的iPlayer-10播放器。
最終,發布第一年,iPlayer-10就創造了超過2000萬的銷售奇跡。
1994年度,只有一款主打產品的汀科拜爾憑借716萬臺iCam系列數碼相機的銷量以及其他一些瑣碎收入,營收規模為21.9億美元,凈利潤2.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