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來到3月8日,又一個票房周過去,北美影史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
上映第11周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本土票房正式突破6億美元,成為好萊塢歷史上第一部本土票房突破6億美元的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在單一電影市場上突破6億美元票房的電影。
北美媒體和廣大影迷沸騰一片。
互聯網平臺上,這一天也到處都可以見到‘600M’這個數字,大大小小的各類網站爭相報道這次娛樂大事件。
以及對《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是否能夠更進一步的推測。
因為3月1日到3月7日的這個票房周,本土票房突破6億美元的同時,超蝙大戰的單周票房已經只剩下1156萬美元。如果是一般商業電影,哪怕是《侏羅紀公園》系列之類的賣座大片,單周票房滑落到1000萬美元區間,后續無論如何都不太可能再收1億美元。
擁有現象級屬性的超蝙大戰當然就不同。
更何況,馬上還有奧斯卡即將到來。
超蝙大戰雖然沒有申報1月份舉辦的金球獎,但這個頒獎季,同樣屬于奧斯卡前置獎項的各類工會獎項或者其他媒體主辦獎項,超蝙大戰這段時間都斬獲頗豐,反過來又不斷刺激著這部電影的熱度與票房。
因此,無論是媒體輿論還是公關層面,超蝙大戰成為這一屆奧斯卡的大贏家都沒有太大懸念。
北美影史第一部本土突破6億美元甚至還能夠更進一步達到7億美元的電影,如此眾望所歸,你敢說沒有獲得奧斯卡的資格?
奧斯卡可從來從來沒有規定商業片無法獲獎。
實際上,奧斯卡走向唯文藝向和政治正確的極端,反而是接下來十幾二十年的事情。
千禧年之前,奧斯卡的包容性非常強,不說原時空中的《泰坦尼克號》,再往前,《阿甘正傳》,乃至當年的《洛奇》、《走出非洲》、《野戰排》等獲得了最佳影片小金人的電影,首先都是非常賣座的商業大片。
更何況這部電影其中涉及到的龐大利益。
不只是本土突破6億直奔7億,海外方面,最近兩個月,超蝙大戰已經后來居上,在目前很多國家地區為了保護本土電影市場都還遲遲壓著沒有讓這部電影上映的情況下,《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的海外累計票房,按照上周的統計,已經達到8.7億美元。
可以想見,一旦超蝙大戰獲得奧斯卡以及海外發行的進一步推進,這部DC超級英雄大片,只是海外市場,票房就將超過10億美元。
第一部海外市場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大片!
這樣一個項目,誰敢從中作梗,那以后也別想在好萊塢混下去。
說嚴重點,數以十億計的利潤規模,如果耽誤別人賺錢,讓你來個車禍死自殺死都不是沒有可能。
利益驅動一切。
因此,雖然單周票房只剩下1156萬美元,但超蝙大戰沖擊本土7億,已經是片方、媒體、影迷等等各方的同一目標,哪怕悄悄買票房都得趟過去,這樣才算圓滿。
同樣是這一周,因為超蝙大戰的光芒閃耀,丹妮莉絲娛樂旗下新世界影業出品的《尖峰時刻》,上映四周累計票房破億,至少在媒體和公眾這邊,似乎就不那么顯眼。
2月9日情人節檔期上映的《尖峰時刻》,首周超預期的4283萬美元票房之后,次周和三周票房跌幅都超過30%,遠沒有超蝙大戰這樣的強勢曲線。不過,上映四周,影片也憑借剛剛過去一周1438萬美元的單周票房,本土累計達到1零166萬美元,成功跨入億元俱樂部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