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地帶更是如此。
無論是東漢普頓的豪宅還是普通的木質民居,都帶著一種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自然感。
中國這邊,實在是各種突兀。
陳晴也知道這很大原因還是中國人稠的緣故,不過,無論如何,城市規劃都本可以更加用心一些。
只是感慨,倒也沒心思理會這些。
剛剛落地就被連軸轉的日程包圍。
而且,陳晴這段時間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的彩電行業價格大戰。
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發生的第一場行業價格大戰。
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3月份,首先是長虹集團突然宣布旗下彩電品牌全線大規模降價,打出了團結一致抵御外敵的口號,借口是抵御外資彩電品牌在中國的擴張,這也是直到很多年后依舊為人津津樂道的理由,實際上也達到了目的。
不過,價格大戰的最終結果,除了外資彩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大幅度萎縮,更多還是本土彩電品牌直接死了一大片,長虹、TCL等公司完成了對中國彩電市場的洗牌,一舉成為地位穩固的行業巨頭。
而在此之前,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狀況地不斷向好,國民對彩電需求大幅增加,豐厚的利益趨勢下,過往這些年中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彩電廠商,只是國產品牌,林林總總就有六十多家。
最后百分之九十的廠商都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內。
這些都是后話。
當下彩電行業價格大戰才剛剛開啟,除了緊隨長虹宣布降價的TCL,其他大部分廠商都還沒有反應過來,很多企業都在指責長虹是在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呼吁政府介入制止。因為國民對彩電的旺盛需求,這一行業的賣方市場已經持續了十多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利潤豐厚,大家安安穩穩的賺錢不好嗎,打什么價格戰啊?
瑟曦資本中國經濟研究院第一時間注意到這次行業震蕩,開始進行跟進。
逐漸培養出敏銳商業眼光的陳晴同樣如此。
還在研讀MBA課程的陳晴意識到,這次彩電價格大戰看似與維斯特洛體系在中國的布局關聯不大,實際上息息相關。
最大的一項關聯就是今年開始爆發的VCD產業。
無數中國廠商一窩蜂地開始涌入這一市場,與彩電行業簡直如出一轍。
還有計算機領域。
同樣都是如此。
可以想見,這次彩電行業價格大戰的結果,基本上就是VCD和計算機兩大領域的未來。
都是行業過熱,都是利潤豐厚,都是混亂無序。
因此,只要能夠吃透這次彩電行業價格大戰的前前后后,接下來在VCD和計算機等很多領域都可以游刃有余。陳晴為此特意從自己老板那里要到權限,可以從瑟曦資本中國經濟研究院團隊手中獲得實時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