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轉眼過去。
5月27日,周一。
東漢普頓。
清晨起床后,拿到剛剛過去周末的票房報表,連西蒙自己都有些意外。
開畫三天,《黑俠》以1276塊銀幕的上映規模,首周末就斬獲了656萬美元票房,三天館均達到5141美元,而西蒙最初的期待只是這部電影完整首周七天的館均能夠達到5000美元水準就算是成功。
現在,三天館均突破5000美元,完整首周,《黑俠》的館均可能達到8000美元左右。
這已經算是熱賣水準。
雖然距離館均10000美元的大賣門檻還差一些,但以《黑俠》的體量,館均8000美元,已經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單獨看還不明顯。
對比一下,《黑俠》的成功更加明顯。
同樣是上周五上映的‘白頭神探’萊斯利·尼爾森新片《終極笑探》,開畫周末三天票房為1045萬美元。看似比《黑俠》要多,但這部電影的開畫銀幕數卻是2286塊,接近《黑俠》的兩倍,影片首周末三天館均只有4570美元,比《黑俠》還低。
如同互聯網平臺上拿《黑俠》與《蒸發密令》的對比。
乍一看其實并沒有可比性。
畢竟《蒸發密令》再如何,只是首周票房可能就要超過《黑俠》的北美總票房,而《終極笑探》的體量也比《黑俠》要大很多,影片只是制作成本就達到1800萬美元,相當于兩個半《黑俠》,更不要說新世界影業拿到《黑俠》歐美發行權只用了200萬美元,宣發投入也才300萬美元。
于是,論回報,只是首周末三天,《黑俠》就收回了總計500萬美元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或許完整首周就能回本并開始實現盈利。相反,無論是《蒸發密令》還是《終極笑探》,以它們此時展現出來的票房走勢,院線發行階段實現盈利都不太可能。
而且,看似體量很小,《黑俠》的利潤也絕對不算可有可無。
首周末三天656萬,意味著影片北美票房有望突破2000萬大關,只是北美票房,扣除500萬美元的制作和宣發總投入,預計就能實現超過500萬美元的利潤。
新世界影業拿到的還是歐美市場的全部版權。
這樣的小片子,歐洲那邊當然不會再進行分成發行,肯定是直接賣斷,有著北美票房積累的人氣打底,影片在歐洲直接賣斷,再收回500萬美元問題也不大。
緊接著就是錄像帶和電視周邊。
記憶中的《黑俠》錄像帶在北美可是大賣,只是這方面收入就超過5000萬美元。這一次,哪怕與曾經持平,按照四成毛利計算,又是2000萬美元。錄像帶的毛利其實就是電影項目的凈收益,主要是區別于后續制片廠整體的稅后利潤計算。
其實票房和其他方面也一樣。
最后再加上電視播放,又是一筆。
再算500萬美元。
不說太長尾的遠期運作,這其實就是未來兩年左右的可預期收益。
總計3500萬美元。
計算下來,一部新世界影業花200萬美元買來的小片子,整體收益比很多重磅炸彈還高。
就像《蒸發密令》,以目前海外逐漸統計與北美不相上下的低迷票房,這部電影全球票房可能只有1.6億美元左右,主要是因為《蒸發密令》海外同樣受到《木乃伊》的狙擊。
《蒸發密令》制作和宣發總成本達到1.3億美元,全球票房1.6億美元,預計收回7000萬美元分成,院線發行階段虧損6000萬。
影片口碑和票房雙雙失利,必然會影響后續渠道。
未來兩年,《蒸發密令》的錄像帶和電視播放渠道收益加在一起,或許連6000萬美元的虧損都無法彌補,更別說產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