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過了半個小時,開盤30分鐘,納斯達克指數重新回到5200點以上,伊格瑞特股價跌幅回到2%區間以內,無數人都松了一口氣。
隨即,第一個回應的,就是共和黨的反擊。
跟誰潮流開通了個人網站的內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鮑勃·多爾親自上陣,在上午10點鐘左右發表了一篇博文,抨擊克林頓此時對伊格瑞特公司發起的調查,完全就是在虛張聲勢,是在為自己過往幾年對新科技產業嚴重的策略失誤打掩護。
鮑勃·多爾還表示,一旦自己當選,將真正采取嚴厲措施引導新科技產業的發展,避免信息時代的財富紅利被少數人崛起。
不得不說,這位共和黨候選人選擇自己搭建網站,選用的還是IBM的網絡服務平臺,完全與維斯特洛體系劃清界限,明顯也結果精心考慮,而且,這番發言,趁著昨天《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發布的東風,同樣也切中要害。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
很多人并不會過多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在洶涌而來的新科技浪潮中搏擊弄潮,只是看到別的弄潮兒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于是難免心生不平。
無論如何,既然自己得不到,那肯定也不能讓別人得到。
只是,或許有人注意到,也或許并沒有那么多人察覺,鮑勃·多爾的發言中,并沒有指名道姓地說出某個名字,而僅僅強調自己當選后讓更多人獲得新科技產業的紅利。
這番話,雖然可以很有效地煽動普通人,對于明白人來說,基本上也就等于什么都沒說。
畢竟,鮑勃·多爾只是候選人,哪怕對方還是參議員的多數黨領袖,實際能做的事情終究不多,就像前段時間被克林頓搶過去的那份卡塞鮑姆-肯尼迪法案,因為白宮的提前出手,為了推動這項法案奔波良久的共和黨議員簡直氣到想要吐血。
這次針對維斯特洛體系的率先發難也是如此。
其實在克林頓決定先出招之后,共和黨方面也很快從司法部得到了消息,然而,依舊只能干看著。
雖然國會兩院也擁有發起各種司法調查的權力,而且共和黨還通過兩年前的中期選舉控制了整個國會,但,相比克林頓在白宮的絕對權威,國會想要做什么事情,哪怕發起一番占據了多數席位,無論是各種法案還是發起調查,都要扯皮良久。
至少,10天時間提前炮制發起一項針對維斯特洛體系的調查,肯定不夠。
這也是為何那么多人會頭破血流地爭取白宮那個位置。
國會權力很大,卻是數百人的國會。
白宮,就只是一個人的白宮,因為擁有絕對權力,無論是幕僚團隊還是內閣成員,都需要對作為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的總統先生唯命是從,否則,就是被炒魷魚。
另一方面,無論是司法部突然發起的調查,還是美國兩黨在大選最后時刻以維斯特洛體系作為噱頭的博弈,都只是昨天發布這份震驚世界的財富榜單的一個延續。
1.5萬億美元!
這到底是何種規模的一筆財富,太多太多人都完全無法理解,但,無論如何,所有人都明白,這樣一批財富實在是太龐大,龐大到……已經讓很多人產生一種不安的感覺。
于是,今天司法部發起的調查,即使被鮑勃·多爾等很多共和黨人和右翼媒體挑明戳穿了可能的心思,但,只要有人向維斯特洛體系發難,向那個男人發難,那么,大家就會好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