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位于烏克蘭西北的邊陲州府,目前的人口已經正式突破了100萬,不到三年時間,幾乎翻了五倍。
雖然距離首都基輔的300萬人口還有很遠的差距,但,即使里夫尼市在過去兩年的經濟擴張堪稱奇跡,如此多的人口流入,一時間也開始有些消化不良。
因此只能進行限制。
接下來,里夫尼市計劃通過居住證等形式對流入人口進行控制,盡可能做到需要多少人,就放多少人進入,同時也盡可能只吸收青壯勞力。
雖然不得不做出這些限制措施,但對于里夫尼能夠成為百萬人口大城,整個羅夫諾幫還是頗為振奮。
當然,誰也不會忽略,撐起這一切的基礎,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字,錢。
東西德合并后,短短幾年時間,曾經的西德就向東德地區砸入了折合上千億美元的資金,這才刺激了前東德地區的經濟快速復蘇。
同樣,維斯特洛體系最近兩年幾乎是不遺余力地向羅夫諾州砸錢,再加上迅速形成的羅夫諾幫對這片區域的強力控制,避免了資源浪費,所有資金都用在了刀刃上,于是同樣造就了這片區域的發展奇跡。
現在的里夫尼市,維斯特洛體系嫡系的諾基亞、思科、汀科拜爾、梅麗珊卓等公司,乃至在維斯特洛體系牽線搭橋下的戴爾、瑪氏、宜家等世界級大企業,都已經在這邊設立了工廠,再加上羅夫諾幫自身涉及的家具、食品、酒類、建材、養殖等等企業,目前累計已經創造了超過30萬的長期就業機會。
這還不算這些公司帶動的周邊鏈條、服務產業和市政基建等方面的工作。
對于此時經濟低迷大部分地區失業率甚至高達30%的烏克蘭而言,一個工作機會,就足夠養活一家人。這也使得現在的里夫尼成為烏克蘭民眾除了偷渡西歐外最佳的一個目的地。
因此,里夫尼即將限制人口流入的消息,甚至連基輔當局都給予了密切關注。
所有人都明白,大量的工作機會對于維持社會的穩定是多么重要。雖然里夫尼只能囊括這個國家人口的五十分之一,但,一個國家本身其實就有著足夠的容納性,里夫尼完全就是一個多出來的‘意外’。
一根稻草可能壓垮一頭駱駝,道理反過來,同樣適用。
里夫尼這個意外,對于緩沖這個國家的內部矛盾,可謂至關重要。
車臣,格羅茲尼。
去年簽署了停戰協議之后,這座城市依舊滿目瘡痍。
27歲的法國青年尼爾斯·維依科三天前帶著女友伊莎貝爾一起和一個法國人道主義救助組織共同趕到這座被戰爭摧殘的城市。
就在今年年初,尼爾斯所在組織收到一筆大額捐款后,就開始不斷對波黑地區、車臣地區等東歐戰亂地帶進行救助,同時聯合其他一些人道主義團體對法國政府進行游說。
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法國政府在3月初正式通過了一項提案,將從波黑地區、車臣地區接收10000名難民進入法國。
尼爾斯所在的組織這次就將協助政府團隊一起遴選即將接收的難民。
格羅茲尼一處破落的大樓內,望著衣衫襤褸攜家帶口趕來領取救濟品并同時報名的可憐難民,尼爾斯自覺心痛,他的女友伊莎貝爾更是眼含淚水地為隊伍一直排到還保留彈坑遺跡的街道上的難民們拍照,打算將這些照片帶往法國國內媒體上發表,讓當局為這些可憐人提供更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