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話落,會議室內諸人一時間神色各異。
開始都挺高興。
只是,現場都是聰明人,稍微想想,很快就覺出不對來。
即使吳山霖等人不知道好萊塢有個‘絕對不要用自己的錢投資電影’的準則,但,這份方案,深入琢磨一下,比拿自己的錢投資電影還嚴重。
首先,他們這些高層,加入錦書后都被許諾了一些股份,只要一切順利,基本在合約期完成后就能兌現,成為錦書股東。
哪怕許諾股份最多不超過10%,終究也算成為老板。
然后,就說這一方案。
以張國師的《英雄》為例,折合2.5億人民幣的投資,在現階段大陸這邊,絕對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資金。畢竟公開層面上,內地現階段個人資產超過2.5億人民幣的富豪都還不及兩手之數。
如果錦書借貸2.5億巨資投資一部影片,成功了自然皆大歡喜,一旦失敗,哪怕其實都是大老板的錢不會被追債,理論上,這家公司也將淪落到負資產境地,用最近這段時間因為巨人集團事件引發的一個說法,就是距離破產不遠。
到時候,他們這些高管,無論持有錦書股份多少,還有什么用?
甚至可能還要背上巨額債務。
會議室內氣氛沉默了片刻,吳山霖終于率先開口問道:“陳總,這部分資金,是以錦書傳媒的名義借貸,還是子公司錦書影業的名義?”
眾人聞言,立刻又打起了一些精神,看向陳晴。
這個問題很有技術含量。
錦書系之所以成立一年多就堪稱錦書系,關鍵就在于這一體系的盤根錯節。
錦書傳媒集團只是錦書系的一支,另外還有負責影院業務的錦書院線集團,以及江蘇那邊以錦書影視城為核心的錦書影視旅游發展集團。
再說錦書傳媒,企業注冊的業務范圍包括影視制作、藝人經紀、廣告策劃等等,旗下包括錦書影業公司、錦書電視制作公司、錦書經紀公司、錦書廣告公司等一大串子公司,而且大部分都處在鋪開營業狀態。
另一方面,無論是母公司錦書傳媒集團,還是旗下錦書影業公司等等,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盤根錯節的股權結構,這主要是受限于現階段中國國內的法律法規,有些外資禁入,有些持股不得超過50%,有些可以全資持股,因此無論是母公司還是諸多子公司,都有著完全不同的股權結構,至于一些表面上的股東是否代持,則是另一回事。
不過,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整個錦書系,都被站在幕后的某位大亨牢牢控制在手中。
再說此時,在坐的諸位高管,當初簽署合約中的股權獎勵條款,涉及的同樣是不同的公司主體,吳山霖、關易男等幾位一線高管,基本都是5年合約,股權獎勵主體都是錦書傳媒集團,5年后根據績效可以獲得5%到10%不等的股份。
其他各個子公司的二線高管,簽署的股權獎勵主體基本都是錦書影業、錦書電視這些子公司。
因此,吳山霖的問題就很有說頭。
制作《英雄》的這筆資金,如果以錦書傳媒的名義借貸,等于債務責任有可能壓在所有人身上,如果以子公司錦書影業的名義借貸,哪怕將來依舊無法逃脫干系,至少,母公司錦書傳媒需要承擔的責任就少很多,而其他子公司的二線負責人,更是不會被這些債務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