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
索尼這次是真的要走了。
霍華德·斯特林格的心情顯然非常不好,召開完簡短的會議,只留下索尼影業董事長兼CEO約翰·凱利,其他人都被打發出來。
克里斯·李對此也相當理解。
作為索尼美國分公司總裁,除了兼顧索尼電子業務在美國的營銷和銷售,霍華德·斯特林格的主要工作就是音樂和電影這兩大塊,其中電影的體量顯然大過音樂。現在,電影業務即將被拋棄,音樂業務的縮水也是肉眼可見,霍華德·斯特林格的這份工作,很難說還能做多久。
這些都與克里斯·李無關。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考慮,克里斯·李就用最近很流行的iBerry-10商務手機給艾米·帕斯卡爾發送了一份簡短的郵件,說起剛剛的事情。
西蒙是在瑞士的日內瓦收到消息,當地時間已經是周六上午。
預料之中的一件事,因此也沒有再特別交代什么,艾米·帕斯卡爾已經與一行進軍傳媒行業的西屋掌門人邁克爾·喬丹有過溝通。
以好萊塢當下的格局,索尼想要出手電影業務,能接手的資本不多,畢竟美國之外,亞歐各國都還處在金融風暴的陰影當中,美國國內,除了西屋,更沒有其他。
西蒙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歐洲這邊。
首先是周六的關貿總協定50周年慶祝儀式,全球所有WTO加盟國和申請國濟濟一堂,不過,局面也并非一邊倒。
慶祝儀式舉辦的同時,日內瓦市區各地也出現反對全球化和WTO的組織游行,規模不小。
西蒙特意讓身邊團隊做了一份統計,發現這些反對者給出的理由,大部分是抗議全球化造成的本土產業外流。
其實所擔憂的就是后來西方各國實體產業外流造成的空心化。
這世界上從來不缺聰明人,不缺少擁有前瞻性眼光的組織,而問題就在于,能看到未來,從來都不意味著能夠把握未來。浩蕩歷史趨勢的冷漠之處就在于,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既然趨勢無法改變,最聰明的做法,其實就是順應趨勢,而不是去阻擋。
傳統汽車產業就是最好的一個例證。
德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化方面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因此也使得德國的傳統汽車產業直到十幾二十年后依舊相當繁榮。
相對反例的就是意大利。
不說美國,因為美國本身國內的市場非常龐大,哪怕美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化并不算成功,依舊活得滋潤。另外作為后起之秀的日韓,汽車產業則是時時刻刻受到美國這個‘宗主國’的壓制,騰挪空間不大。
再說意大利。
作為基本控制了意大利汽車產業的本土巨頭,菲亞特兩次進入中國,兩次失敗,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菲亞特的故步自封,對于順應全球化趨勢進行產業轉移態度消極,各種小家子氣,以至于錯過了傳統汽車產業最后的一次機會,最后為了生存,不得不與克萊斯勒合并,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