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次,《荊軻刺秦王》就沒有了《英雄》的運氣。
影片國內的發行方是中影,有著《英雄》的成功案例在前,中影當然不會無視成功經驗,同樣提前宣傳了前些日子威尼斯電影節上《荊軻刺秦王》的口碑,此外,還有影片在已上映日本市場的出色票房,14億日元,折合8300萬,對于華語片而言,這絕對是非常拿得出手的一份成績。
可惜問題還是處在《荊軻刺秦王》本身的劇情上。
先說《英雄》,這基本上是一個以秦朝為背景的完全虛構的故事,既然故事很大程度上屬于虛構,劇情方面,其實也沒有太多可以糾結的地方。
然而,《荊軻刺秦王》,同樣的刺秦,這就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
問題就來了。
日本人不了解中國的歷史,因此把《荊軻刺秦王》拿過去,就像三國一樣,不深究,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然而,對于中國人來說,誰不知道荊軻刺秦,誰不知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結果,大家看到的,卻是陳大導對荊軻刺秦這段歷史的花式魔改。
這就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于是,熱熱鬧鬧的大會堂首映之后,媒體頓時吵成一片,基本都是批評,風向基本都是指責這部電影‘胡編亂造’、‘牽強附會’巴拉巴拉,反正沒有太多好話。
從首都機場趕往市區的轎車內。
陳晴靠在自家老板身上,說起這件事:“以現在的輿論走勢,明天上映,票房別說破億,5000萬都很懸,可能更低。而且,這次雖然賺錢了,但大家都明白,消耗的其實是上次《霸王別姬》積累的口碑,甚至是《英雄》剛剛才為華語片積攢的人氣,負責海外發行的日本投資商大概也看出這一點,海外市場基本都是賣斷,最近一些歐洲國家上映,票房和《英雄》完全沒法比,發行商都想退貨來著,陳導的口碑算是崩了。”
西蒙對此也無法說什么。
記憶中,陳大導在《荊軻刺秦王》之后確實沉寂了一些年,只能拍拍電視劇之類。
自家老板沒說話,陳晴倒是又想起一件事:“老板,丹妮莉絲那邊應該拿到《荊軻刺秦王》的發行權了,不會也是買斷吧?”
西蒙搖頭道:“分成。”
艾拉·多伊奇曼還特意和西蒙討論過這個項目,因為看過成片后是在沒信心,高門影業團隊最高只愿意出30萬美元拿下這部電影的北美全渠道版權,負責項目海外運營的日本片商自然不同意,最后簽了分成協議。
大概也是想要搏一把。
影片安排在下個月小規模上映,開畫銀幕數大概只有50塊左右,濺不起水花,那也就不會有什么然后。
西蒙其實根本不想要這部電影進入北美院線。
正如陳晴剛剛說的,很容易消耗華語片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人氣。但沒辦法,很多事情并不能純粹只考慮商業利益,影響不大的情況下,人情該兼顧肯定還是要兼顧。
陳晴聽自家老板說是分成,倒是松口氣,接著又道:“還有,因為這幾天媒體對《荊軻刺秦王》‘胡編亂造’之類的指責,中影對《楚漢》三部曲又有些遲疑了,這個項目也是基于史實,又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