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財大氣粗,別人都是一個公司一個公司地蠶食,維斯特洛體系這邊,是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地橫蹚。
醫藥方面,按照當初與自家老板討論的方向,西藥代理,中藥研發,兩相齊頭并進,策略的背后就是對中國那邊一連串企業的投資并購整合,中國當下國企改制,大批大批的企業徘徊在破產邊緣,醫藥領域也不意外。
維斯特洛體系當然不會撿破爛,規模太小也看不上,目前主要在談的有六家公司,規模最小的市值估算也有1億人民幣左右。
再就是汽車。
這方面主要并不是整車制造,而是在中國孵化打造一批汽車零配件企業,主要是為韓國汽車巨頭供貨。
雙贏的一件事。
維斯特洛體系資金的支持下,韓國汽車巨頭向中國轉移一定的技術,同時,大幅增加對價格低廉的中國汽車零配件的使用,可以降低成本,以便增加韓國汽車的市場競爭力。再就是,加大對中國汽車零配件的采購,還能夠打開中國市場,畢竟我為你貢獻了大筆的訂單,你讓我在你的市場賣些車子,理所當然。
相關計劃其實從去年就開始醞釀,今年一直在執行,比較成功的一個項目,就是某個名叫福耀的汽車玻璃生產公司。
維斯特洛體系拿到那家玻璃生產商近半數股權后,對方當下已經與韓國的幾大主要汽車巨頭都簽署了供貨協議,陳晴這次來美國,還打算順便運作一下,看能不能與美國的汽車制造商也搭上關系,進入對方的供貨體系。
對于汽車產業,陳晴稍微有些遺憾的,就是自家老板一直對摻和整車制造興趣不大。否則,過去一年,以維斯特洛體系掌握的種種優勢,完全可以輕松拿下韓國幾大汽車巨頭的控制權,就像針對韓國半導體產業那樣。
傳統汽車產業確實夕陽,而且競爭激烈,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汽車已經是現代人生活的一種必需品,拿下一些汽車制造公司,只要運營得當,肯定也是一份細水長流的生意。
更何況,自家還有中國市場這個潛在優勢。
想不通呀。
與杰瑞德·巴克利一起吃過飯,下午又趕往維斯特洛公司總部,這邊提前已經安排了一個會議。
關于援建非洲的一攬子計劃。
西蒙的大概設想,美國這邊出資金,韓國和中國兩方面,則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目前計劃主要是在維斯特洛體系經營比較深厚的盧旺達和安哥拉兩個國家建造一批電廠、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
陳晴最初和很多人一樣,覺得這項計劃有些離譜。
非洲那犄角旮旯,錢丟過去能聽到響嗎?
不過,看過維斯特洛公司針對相關計劃的一些詳細資料,陳晴就不再質疑。
自家老板根本不是肯吃虧的那種人。
就說對安哥拉的低息貸款和援助建設計劃,當下首要的一個目標是連接安哥拉首都羅安達的港口與這個國家北部一個油田之間的基礎設施。
那片初步探明儲量不低于10億桶的待開發油田,也已經被維斯特洛體系幾家關聯公司協同拿下了49%股份,目前正在籌劃的開采基地,只是第一期工程,預計投產后就將提供每天20萬桶的原油產量。
而且,這部分產量,還計劃直接與維斯特洛體系正在中國江蘇連云港和浙江寧波推進的煉化基地進行對接。
還是不止如此。
兩者之間,還能夠串聯起維斯特洛體系同樣在重點布局的港口、航運和造船等產業。
甚至,更進一步,相關航運體系的布局一旦完成,還能夠延伸到非洲的礦產、木材等資源的出口,以及可以將世界各地的工業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入非洲。
顯而易見,這已經遠遠不只是傳統的產業鏈那么簡單,而是一個完整的商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