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涉及各個部門的批文,年底之前就能全部拿下,你們今天就可以返回浙江,投入實質性的工作當中,我的要求是農歷新年之前完成土地的征用和拆遷,新年之后破土動工,你們這邊有問題嗎?”
北京。
浙省招待所的一間小會議室內,從某大衙門返回,陳晴立刻召集了寧波煉化項目的一眾負責人開會。
大家聽陳晴這么說,振奮的同時又難免忐忑。
還是林嵐道:“陳姐,你知道的,寧波北郊工廠選址不只是普通農用地,還涉及一批農戶的拆遷,各方最近還在談。”
陳晴瞄過來,追問道:“錢給的不夠,還是他們要的太多?”
林嵐聽到這個問題,瞄了眼負責這件事的寧波一位地方官員,還是說道:“問題很復雜,你說的,都有些吧。”
陳晴扭頭對身邊的江山舞說了句,很快拿到了一份文件,翻閱片刻,抬頭道:“修改一下,補償標準上浮10%,但征地農戶每家一個的就業名額砍掉。
聽陳晴這么說,剛剛被林嵐瞄向的那位地方官員立刻忍不住:“陳小姐,拆遷戶本來就很在意就業名額,砍掉這部分,助力就更大了。”
“覺得錢少,我給夠了。至于工作,我還很少聽到哪個地方的拆遷還要解決工作問題的。”
林嵐此時也道:“陳姐,我們許諾的都是一些很邊緣的工作,安保清潔養護那種,不涉及專業職位。”
“現在國內有幾千萬下崗工人,清潔工很難找嗎?”陳晴這么說了一句,合上文件道:“就這樣,我說了,錢給夠,剩下的都是你們的事情,農歷年底完成拆遷,明年初動工。”
陳晴語氣堅決,林嵐與那位地方官員再次對視一眼,只能點頭。
其實因為是外資緣故,這次給的補償標準已經非常可觀,至少比當下很多地區因為拆遷甚至能鬧出民變的敲骨吸髓要強很多,接下來,無外乎稍稍動用一些強制手段。正如陳晴說的,該給的給了,真有人再鬧,那就是擾亂社會秩序。哪怕捅到媒體上,憑借這邊給出的補償標準,也不理虧。
只是難免又同情了一下那些雞飛蛋打的拆遷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大部分中國人骨子里都能明白的道理,拿到一筆錢,哪有得到一份工作來得讓人心安,更何況,雖然許諾的都是些邊角料工作,但卻會涉及到當下中國很重要的一道身份門檻,農轉非。
會議持續到中午,各種細節敲定,大家又一起在招待所這邊的餐廳用餐。
吃過午飯,陳晴先行離開,拒絕了其他人相送,只有林嵐親昵地挽著她手臂一起出來,邊走邊問道:“陳姐,你最近會去杭州嗎?”
陳晴在林嵐面前也不掩飾,半開玩笑半毒舌:“不去,看見你姐就煩。”
林嵐倒是立刻領會陳晴為何看見自家老姐會心煩,彎起嘴角:“陳姐,羨慕的話,你也可以生一個啊?”
陳晴干脆翻白眼。
林嵐倒是沒在這個問題上過多戳逗,轉而道:“還有一件事,上面已經和我談過,年后我就要正式調去寧波,陳姐,以后你還要多照顧我呀。”
陳晴也不意外,只是隨口問道:“什么職位?”
“副區長。”
“那就是再提一級到正處了,”陳晴道:“30歲正處級,還是女的,你也算厲害了。”
“嘿嘿,”林嵐憨憨一笑,還忍不住盤算:“反正,這個項目一切順利的話,35歲之前,我就能到副廳,我爸退休之前也就是副廳,算是達到他一輩子的功績了,不過,再往上,能走多遠,很難說呀,我也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