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劇本創意的法雷里兄弟是職業編劇,參與過《宋飛正傳》等很多劇集的開發,擁有相當的職業基礎,這也是我們看中的一點。至于項目本身,我和莉娜都覺得,《我為瑪麗狂》可以做成一個成年版本的《美國派》,我們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擁有自己值得回憶的初戀,這部劇本就是以一種有些荒誕搞笑的模式將故事展現出來。同時,成年人也是喜劇電影最重要的受眾群體。”
行政區一號樓的小會議室內。
畢竟表面上是制作公司負責人的安妮卡·塞特爾正在對《我為瑪麗狂》進行陳述,只是面對某個男人,表情難免緊張,緊張中又不知為何透著幾分羞意與期待。
因為提前從莉娜口中得知,男人今晚有時間。
再看她們陳述項目的時間安排,這,馬上就要下班……剛剛好。
還有,莉娜說,她也跑不掉。
其實也沒想跑掉。
于是感覺聲音都有些發顫。
西蒙對小會議桌對面姑娘的失態仿若未覺,聽她簡單說完,跟著道:“還有,兩人要求親自擔任導演?”
安妮卡連忙點頭,又覺得自己反應有些過度,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才道:“這是我們能簽下劇本的前提,法雷里兄弟一直在推銷自己的劇本,不是沒有制作公司產生興趣,只是因為他們的這項要求,大部分人都拒絕了。”
編劇要求導演權力,這是很多好萊塢電影人試圖更進一步時都會提出的綁定性條件。
比如當年詹姆斯·卡梅隆之于《終結者》。
只不過,很多人想要借此鯉魚跳龍門,結果也有很多鯉魚折戟在這道龍門之上,因此不僅給自己的事業帶來打擊,還讓制片廠蒙受巨額損失。
比如兩年前某個創意類似于《宿醉》被大家一番爭搶結果又失敗的無聲無息的《壞東西》。
因此,給予編劇導演的權力,在好萊塢,總體而言是風險絕對大于收益的一種冒險。
兩位姑娘顯然不可能知曉西蒙此時的微妙心思,見安妮卡沒有說透,旁邊莉娜跟著補充道:“法雷里兄弟都是圈內人,八十年代開始進入影視行業,很熟悉影視作品的制作流程,兩人需要的只是一次機會。另外,這個劇本本身的喜劇類型,又側重了它比較傾向于演員的表演,對于導演的要求并不苛刻,而且還有我和安妮一起盯著。”
莉娜說完,旁邊的安妮卡下意識點頭,隨即又覺得不好意思,躲開某人的目光。
西蒙也是滿意,跟著道:“既然這樣,主角呢,你們有傾向人選了嗎?”
“幾位男主還在考慮,而且,我認為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女主角瑪麗,選角重點也應該是她,既然是成年男人心中的初戀,肯定需要一個美國甜心形象,”莉娜說著,從面前文件夾里抽出一張照片推過來:“詹妮弗·安妮斯頓,現階段沒有比她更合適的甜心了,《老友記》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安妮斯頓也在尋求向大銀幕發展,我們已經通過幾次電話,她對這個劇本非常感興趣。”
法雷里兄弟最初和莉娜兩人聊角色,希望邀請一位超模來出演瑪麗,莉娜并不贊成。
雙方最終討論的結果,就是莉娜此時給出的方案。
西蒙拿起那張照片看了一眼,對比記憶中的卡梅隆·迪亞茨,作為九十年代整個美國最出色銀幕甜心的安妮斯頓無疑更加合適。
點了點頭,倒是想到男主角的問題。
《我為瑪麗狂》的故事是一女多男,即使本·斯蒂勒是第一男主角,也并不算絕對的核心。不僅如此,西蒙反而覺得斯蒂勒在故事開端裝嫩扮演中學生那一段,實在是太違和。
因為怎么看都沒有一點中學生的模樣。
既然有詹妮弗·安妮斯頓撐起女主角,男主更換一下,影響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