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方驚訝一下,但很快反應過來。
王子凡心想,現在你們哪能明白我的用心,以后歌曲各大榜單還是國語歌的天下,粵語歌曲為主的香港歌手則有其語種的局限而導致銷量遠不如大陸普通話唱片和臺灣國語唱片的銷量,粵語歌手張雪友、劉徳華榜上有名主要是因為其國語唱片的銷量。
施楠生匆匆進來,看了兩人一眼,對王子凡笑道:“你要的資料我找來了!”
“上樓說!”
“好!”
施楠生跟隨王子凡到二樓,朝下看了一眼,確定無人,才把資料拿出來。
“最近幾年的歌星唱片銷量資料都在這里!”
“辛苦你了!”
王子凡先翻看一下,香港地區唱片銷量分為金、白金、雙白金、三百金等級別,其中金的標準是2萬張,白金是五萬張,雙白金就是十萬張,以此類推1977年之前,香港歌壇唱片銷量很弱,77之后,唱片銷量才有所突破,當然背后有香港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以及帶來的話語權。
1977年:全年僅有6張白金唱片,其余是金唱片,那一年小鳳姐和許貫杰各有2張白金唱片,羅紋、陳裘霞各一張白金唱片,其余是金唱片,值得注意的是獲得白金唱片以粵語歌為多
1978年:唱片銷量進一步走好,小鳳姐有一張白金,汪茗荃有2張單人白金,2張合集白金,鄧莉君3張白金,許貫杰、甄呢各有有2張白金
1979年:白金唱片中除了幾只國語歌,其余就是主要是粵語歌天下。
今年:香港唱片市場越發繁榮,白金唱片名單更長了,其中鄧莉君5張白金唱片一騎絕塵,其他唱片公司的林子詳、甄呢各有3張白金唱片,鄭紹秋、汪茗荃、葉莉儀、奚秀蘭、許貫杰、關證杰各有2張白金唱片,此時香港歌壇粵語歌的地位無需多說。
……
真正讓王子凡意外的是,三大唱片之一的華星唱片竟然沒有銷量:“現在銷量最多的還是寶麗金!為何沒有華星?”
施楠生意外道:“你不知道嗎,華星唱片并沒有簽約歌手啊!”
華星唱片公司隸屬于TVB旗下,1971年成立,開始是接外地歌手在港演出等工作,旗下沒有歌手不出唱片,到了80年代初,電視臺請歌手到TVB登臺費用不菲,精明的TVB當家從成本考慮才決定旗下華星唱片招歌手來解決電視臺請歌手費用貴的問題。
王子凡不由無語,華星竟然不發行唱片,也不簽約歌手,它是怎么被稱為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真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他的東方唱片正好利用這個空擋崛起,取代華星位置,等到華星唱片醒悟追趕時,在給她致命一擊。
“唱片銷量都是誰統計的?”
施楠生感到了頭疼,在這方面真是小白,解釋道:“香港唱片銷量中白金唱片、金唱片涉及到一個組織,國際唱片業協會,就是上面的縮寫IFPI,香港的IFPI在1967年成立,1977年開始金唱片和白金唱片頒獎,其中香港白金唱片是指唱片銷量大于5萬張,雙白金指唱片銷量大于10萬張,以此類推……資料上面也有寫!”
IFPI公布的唱片銷量在八十年代比較有公信力,它由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找核算師去唱片公司查財務賬本清點唱片銷量得出銷量數據。
王子凡點了點頭,資料上的歌星他最看好鄧莉君,他也曾是其歌迷,搜過她的資料,不久后就會在美國掀起“鄧莉君流行歌曲熱”,成為國際公認的最成功和最具影響力的中國歌星,如果能把鄧莉君簽了,加上他的金手指,那東方唱片直接可以和國際唱片公司叫板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