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附和道:“我也覺得連映不妥,浪費資源!”
曾至偉笑道:“這樣是不是可惜了,如果再多放映幾天,票房說不定會突破3000萬!”
黃白鳴道:“為了這三千萬值得嗎,我們會損失更多!”
曾至偉笑容僵硬片刻,改口道:“我剛才只是開個玩笑,嘉禾那邊宣傳《龍少爺》很起勁,我們也要做好防范,免得被打個措手不及!”
王子凡見無人贊同,點了點頭,下面就交給發行公司,將《小鬼當家》發行到全球,在他這里可以告一段落,轉而問道:“嘉禾宣傳《龍少爺》力度很大嗎?”
徐可最近一直幫嘉禾拍《蜀山傳》,消息比較靈通,沉吟道:“聽說是和安樂院線合作!”
王子凡看向曾至偉,這話題就是他提出來的,應該不會無故放失。
曾至偉露出標志笑容,介紹道:“除開新界龍一些偏僻地方,一共有20多家影院放映,平攤開來,就會發現這些影院分布有多密集,那種感覺,就好像你一出門上街,就會看到《龍少爺》的海報一樣。”
看來鄒汶懷還不死心!王子凡并不擔心《龍少爺》在香港逆襲,比較除了他這里的《最佳拍檔》,還有左派電影公司的殺手锏《少林寺》,李蓮杰主演的《少林寺》早在幾個月前制作完,沉寂這么久,精益求精,就等著一鳴驚人。
今年的賀歲檔格局是《少林寺》、《龍少爺》、《最佳拍檔》爭雄,兩部功夫片,一部時裝片!
功夫片在八十年代其實很盛行的,但出現的時裝片也數不勝數的,都是高品質的作品,有追女仔、黑幫、愛情等,都是時裝戲,而且現在看大家依然會很喜歡,這些電影一改70年代香港電影的粗糙,質量越來越高,電影人也專業起來,王子凡就很注重電影品質,《敗家仔》這部影片,膠片是拿到日本去沖印的,最后票房大賣。
80年代香港時裝片的另一個“國際化”形象則是承襲70年代李曉龍的視野,將本土制作帶入國際舞臺,比如《快餐車》就在西班牙取景,而觀眾眼見香港明星在國外“縱橫四海”,自然較古裝片在心理上更易接受,故縱觀整個80年代的時裝片,諸如“港產日本片”、“港產西片”、“港產東南亞片”甚至“港資好萊塢片”等可謂層出不窮!
在原時空中,作為以時裝片為創作方向的電影公司新藝城和永盛,更是80年代時裝片潮流的開路大旗手——前者除了“最佳拍檔”系列,也以《英雄本色》為影壇開啟“英雄”熱潮,其后的《八星報喜》則標榜港產時裝賀歲片由國際化轉變為家庭化,成為90年代“家有喜事”系列的先聲;至于后者,亦以《賭神》令賭術片在沉寂多年后起死回生,影響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古裝片形勢已步入低潮,尤其1982年前后,能打入十大賣座電影者估計只有《少林寺》、《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南北少林》等赴內地取景的武俠片或清宮片,至于邵氏的片廠式流水作業,則幾近被市場主流淘汰。
現在王子凡成立的夢工廠,就是按照這個路子發展,吞并新藝城,就算向氏兄弟成立永盛,也掀不起什么大風浪!
正因如此,70年代仍是乏人問津的時裝文藝片也得以在商業上分一杯羹,例如去年劉徳華參演的《胡越的故事》率先以1500萬刷新文藝片票房紀錄,王子凡還記得,《酒干倘賣無》更首次讓時裝文藝片票房沖破2000萬票房大關!劉徳華又接拍了《投放怒海》!
能賺錢的文藝片很少,這些影片火爆程度不輸于商業平,王子凡自然也要收入囊中,吞掉所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