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素以拍攝迅速為特色,要說香港的拍攝速度有多快,1960年代,香港的粵語戲曲片就有“七日鮮”的紀錄,到了黃金十年,這個紀錄幾乎被追平,吳鎮宇導演的《9413》,只用了10天時間,而他主演的《古惑女》,也只用了12天,香港電影之所以要拍攝快,主要是為了趕檔期,既趕明星的檔期,更主要的是為了院線的上映檔期,港片興盛的時候,院線需要大量的港片填充各個檔期,尤其是每年的春節賀歲檔,更是必需有巨星坐鎮。
跟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新浪潮相比,80年代的香港電影由于太過側重劇情堆砌,明星包裝,因此電影類型單向化,更遑論什么作者論了。有人認為這時期的電影造就明星、扼殺導演、編劇的創作,使香港電影走上窮途沒落,加上87年經濟危機、正版影帶賣不動等種種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電影市道滑落,盡管如此,若不以電影質素或創意來衡量,單看票房成績及投資者的態度,王子凡所處的這個年代是香港電影最飛黃騰達的時期。
因為了解香港電影,所以王子凡也有危機感,到了90年代中期,港產片票房連續下挫,西片逐步抬頭。《侏羅紀公園》先在93年創下六千萬元票房佳績,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更以一億一千萬元攀上頂峰,這部映了195天的好萊塢A級大制作還占了“本世紀百部賣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壓倒了在80年代威風一時的新藝城作品《最佳拍擋》系列。
還有最令他頭痛的盜版問題,90年代香港電影褪色的原因是盜版問題,而80年代錄影帶市場興起已經令電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后期,盜版VCD更為香港電影市道帶來了重擊,不少電影在午夜場或首映過后便出現盜版,海關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責任,后來香港政府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海關逐漸加強掃蕩,才使盜版VCD活動略為收斂。
聽了鄒汶懷、雷爵坤卷土重來的消息,王子凡危機感加重,提前調整夢工廠資源分配,不可否認,以前是按照親近關系來分配電影份額,與他關系親密的人可以獲得高投資拍大片,比如麥加、徐可,而關系一般的導演只能拿小額拍攝資金,從低成本電影開始熬資歷,就好像王金。
現在王子凡打算按照每個人長處分配資源,也就是認理不認人,香港電影也分很多題材,像是功夫片、喜劇片、時裝片、鬼片等等,每個公司對應一個類型,實行這樣的方案,有利于控制下面分公司,凡是分公司內部專業不對口的導演,全都有總公司收編,這樣限制衛星公司發展潛力,慢慢的將這些衛星公司演變成夢工廠一個部門!
首先是功夫片,香港電影最偉大的成就是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在李曉龍成名之前,香港影壇就有關德興、石堅等人出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這套系列關德興拍攝了99部,有資格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而功夫片一般和武俠片、時裝片放在一起并論,事實也是如此,武俠片和功夫片齊頭并進到了80年代,程龍雖然靠著《醉拳》揚名立萬,但是在已經看到民初功夫片已經是日漸式微,他果斷地決定開拍時裝動作片《快餐車》,這是程龍動作電影生涯的一個轉折,也是香港動作電影的一個里程碑。
從《快餐車》、《警察故事》之后,時裝動作片就在電影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并且不斷引領潮流,風靡全球。
時裝動作片不僅在時代背景上與民初功夫片不同,在拍攝手法上也有眾多創新,最顯著的特點,動作片的危險系數要遠遠超出了功夫片。現代都市中發生的激烈爭斗,少不了槍支、飛機、汽車、輪船的參與,場面和動作都要比功夫片精彩許多,動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點和更富有時代氣息,它成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