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八、九十年代,警匪片也同樣發展到了一個頂峰的位置,吳與森的《辣手神探》、《喋血雙雄》,林領東的《龍虎風云》、黃志強的《重案組》、劉瑋強的《無間道》系列,都是警匪片的經典之作。
警匪片強調的是二元對立,兵與賊之間的斗智斗勇,善惡明朗、黑白分明。警匪片主要是靠火爆的動作場面招徠觀眾,所以也可以稱其為警匪動作片。單純像《無間道》系列那樣用劇情撐起一部電影的警匪片,在香港近20年來的影史上并不多見,這也就是為什么《無間道》系列會在香港引起這么大轟動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擅長拍攝黑幫片的導演有很多,但是對警匪片情有獨鐘的唯有李俢賢,再說王子凡也比較欣賞這位脾氣耿直的電影人,就將警匪片資源分配給他,至于黑幫片,杜祺峰、劉瑋強還未崛起,他身邊正好有個麥蕩雄。
無論是喜劇片、功夫片還是黑幫片和警匪片都屬于商業電影范疇,下面就是最不招人待見的文藝片了!
香港是商業電影之都,文藝片鼎盛時期在60年代以前,邵氏興起之后,大量的商業愛情巨制和功夫片的大行其道,香港的文藝片遂逐漸走向沒落。
在王子凡崛起的這幾年,香港由一批新晉導演發起了一場新浪潮運動,他們旨在拍攝有藝術品味的電影,以抗衡充斥市場的大量商業影片。香港文藝片終于迎來了第一春天。在那段時期,所有新浪潮的導演都貢獻出自己的文藝佳作,方育平的《父子情》和《半邊人》,徐鞍華的《投奔怒海》、嚴浩的《似水流年》、張之亮的《籠民》等等,這些作品都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大獎的殊榮,也成為經久不衰的文藝港片。
不過未來香港文藝片導演中成就最高的還是王佳衛,他獲得過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香港導演贏得的最高國際榮譽,香港的文藝片主要是關注底層社會人的生活狀況,寫實有之,寫意亦有之,王佳衛關注的是都市男女的情感,透過他鏡頭娓娓道來一段段情真意切的香港往事。
王子凡對文藝片本就不太重視,很輕易的交給張艾佳了,至于王佳衛,汗!還是算了,坑王不是浪得虛名,如果讓他負責文藝片制作,他有多少錢都不夠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