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們要一醉方休。”
“哥哥怎么在此地,其他人呢?”李白著急地問。
“我估計你們也差不多到了,我們已經到了嵩山,我返回來在這里等等看,果然等到了賢弟。”元丹丘喜上眉梢。
元丹丘帶著李白、玉真公主一起去選了個三樓臨窗的房間,挨著元丹丘的再加了一個房間,總共3間房。玉真公主很是滿意元丹丘的安排。
元丹丘對公主一合掌:公主一路可安好!
“好好,待我見了皇帝哥哥,一定給道長請功,發揚大唐道教。”公主合掌回禮。
元丹丘道:只要我李白弟弟能做朝廷棟梁,我也就心滿意足,至于我無妨無妨。
玉真公主再次合掌:李白我一定會向皇上推薦的,放心吧!道長,你們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夜幕漸漸拉開,洛陽的夜景真是美!不愧為大唐的陪都,名符其實的神都。
元丹丘已經定好了酒席,小將軍羅玄也如約而至。
李白挽起手袖:來,來,來!咱們走一個。眾人端杯一飲而盡。
李白突然想起李文豪在現代喝酒的情景,想起了老婆林小芹還有兒子。
李白心想,等完成了穿越使命,再向系統申請回家。
李白抹了一把,不知是淚還是汗:咱們都是有緣之人,今天百杯不醉。羅將軍,我們初次見面,今天喝個痛快。
(本章未完,請翻頁)
李白舉杯敬羅玄,羅玄連忙起身:公子海量,在下缺禮,說完舉杯同飲。
元丹丘站起來道:今天賢弟和大家都高興,賢弟來一首詩歌助興。
李白大喜,心想反正有現成的詩歌《將進酒》,待我詠來。
但這首將進酒,是李白公元752年去嵩山拜訪元丹丘所寫,今日之況也是合宜的,讓李白早點成為詩仙大家。
關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郁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約作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后(李白35歲)。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于天寶十一載(752)(李白51歲)。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后,漫游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李白心煩,自已都不知道什么時侯所寫,那么就今天吧!李白嘿嘿一笑。
李白對小二說:店家,拿筆墨來,本公子要寫詩。
李白拿筆故作沉思,玉真公主右立磨墨。
李白下筆如神: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邊寫邊吟,眾人大驚。
如此詩歌,登峰造極。
元丹丘舉杯猛飲,有此詩歌,醉又何妨!
鄰桌的一食者,聽到李白的詩,大哭起來。眾人問其因,食者道:吾乃洛陽府國子監主薄孟浩然。從未讀到過如此大氣詩篇。
李白立馬上前請安:前輩抬愛,小生受之有愧。
李白腦海急轉,孟浩然就是李白在長安當玄宗皇帝的待召時的忘年交。李白被孟浩然稱為摘仙人,那時孟浩然已八旬,后辭官回鄉。
孟浩然說:公子有如此修為,能否做國子監的博士,教導學子。
李白再次恭手感激,等幾日再去拜訪大人。
李白回桌,斟滿一杯酒,對孟浩然說:小生敬大人一杯,您隨意。
說完一飲而盡
李白重新歸桌再飲,忽聞酒肆大門進來一行人,前面錦衣之人大叫:
如此好詩,能否相贈?
眾人齊往大門看去,見來人衣著顯貴,李白總覺此人面善,而玉真公主看到他卻是膽顫驚心……
(未完待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