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黃老,戰爭”嬴政肯定說道。
“為何?”
“人增多了,地卻沒怎么增多。發動戰爭,必先聚人心。”
接下來,不出嬴政所料,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對匈奴大戰。
“用精銳騎兵對付匈奴,好辦法”
嬴政恍然。
之前他派蒙恬雖然打退了匈奴,對匈奴的打擊并不算致命。
如果像漢武帝一樣,派出騎兵深入敵境,像霍去病一樣以戰養戰,絕對可以給平日里分散各處,抵抗力薄弱的匈奴,沉重打擊。
接下來,由于漢武帝也對其他地方作戰。
奠定了漢朝版圖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嬴政似乎從漢武帝身上看到了自己。
“難道此子會導致漢朝的滅亡?”
話音落下,漢武帝發出了輪臺罪己詔。
停止了對外戰爭。
“不愧是劉季的后代,能屈能伸”
嬴政感嘆。
漢武帝去世后,皇位幾經轉折,落在了在牢獄之中長大的劉病已,也就是后來的漢宣帝身上。
“出身底層,反而做得更好”
嬴政想到自己在邯鄲朝不保夕的日子,想到迂腐的扶蘇,想到昏庸的胡亥。
如果能活下來,他一定把二十幾個兒子全都打發到底層,或參軍,或經商,或種地,或做小吏……
畫面一轉,漢朝也到了暮年,土地兼并嚴重。
有大臣提出限制貴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數量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占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
由于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愿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不久,王莽上臺,為了挽救統治,下令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代替私田;不得買賣。其后,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
王莽的做法乍一看像個穿越者,其實是儒家井田制復古那一套。
有些東西,說說可以,一旦做,就不行了。
不久,矛盾激化,天下大亂。
“土地兼并?”
嬴政眉頭微皺。
將來的大秦,遲早也會面臨這一天。
該怎么解決。
秦源看了嬴政一眼,沒有吭聲。
以這位的閱歷,不需要他提醒,很快就能想明白。
“擴張,尋找新的耕地。”
嬴政低聲道。
這是他想到的唯一的合理的法子。
不管王莽那套,還是均分土地,都只會讓天下大亂。
可是向哪擴張呢?
北方,是風沙和風雪交替的草原,根本無法產糧食。
西方,一群小國,物產也不豐富。
東邊,是無盡大海,就算有一片大陸,也是鞭長莫及。
南邊,不少地方物產豐富,卻是瘴氣彌漫之地,他派去南方的軍民,病死的數以萬計。
最重要的是,勞師遠征,時間久了,比滅六國的代價還大。
嬴政思考的時候,畫面一轉,種地的劉秀奪取了天下。
出身底層的劉病已穩定漢朝,種地的劉秀再造漢朝。
堅定了嬴政將后代放在底層培養的打算。
若干年后,來到孫子面前,來一句:不裝了,你阿爺我是秦始皇。
和高祖劉邦與庶民一起創建的前漢不同,東漢王朝是豪強地主大族聯合政權,皇權暗弱,經過了幾代皇帝后,變成了外戚,世家,宦官你方唱罷我方唱。
土地兼并再次達到了極點,黑夜之中的一聲吶喊,仿佛秦朝末年那次一樣,黃巾軍登場。
“又是土地兼并,又是農民起義,難道要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嬴政不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