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上,城門,專門有舉著火把的士兵,給寒冷的黑夜帶來光明,帶來絲絲暖意。
從下午到現在,災民們始終都關注著官兵們。
在這些災民當中,并非全部都是農民出身,不乏原本是讀書人,因為某些原因家道中落,最后淪為饑民乞討。
在靠著城墻的某位置,有一家三口,分別是三十余歲的父親、十四五歲的女兒、十歲的兒子。
一家人的家當,只有簡單的炊具,兩張破破爛爛的被子。
那父親低聲道:“那姜總兵懂得爭取軍心,有辦法弄到軍餉,不是一般人。”
女兒道:“爹,我們餓了兩個月,又找不到事干,得先活下來。姜總兵是好人,孩兒再去試試。”
她勉勵站起身,向姜鑲走去。
這么晚了,沒有那些可惡的衙役守在城門,或許能得到總兵的理會。
數千士兵剛離開,一直處于興奮狀態的姜瓖,等待著下一批士卒到來。
這時,她見有個少女走來,他對這人有些印象,正是早上的那名少女。
少女央求道:“姜總兵行行好,施舍一點錢,小女一家感激不盡。”
說話的聲音清脆動聽,聲音帶著央求,就算未見其人,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可憐。
姜瓖再仔細打量,她衣衫襤褸,頭發凌亂,臉上和手都實在太臟,看不出真實容貌。
他對少女道:“從明日開始,我會在城門設粥棚,每個人都餓不著肚子,你們再忍耐一個晚上。”
查抄漢奸的家,獲得了不少糧食,姜瓖打算救濟災民。
現場可不能給少女施舍錢財,要不然其他災民都會蜂擁而來。
那少女聽后大喜,顯燦爛的笑容,露出那潔白整齊的牙齒。
“姜總兵,你真是好人!好人會有好報!”
少女高高興興地走回去了。
隨后,姜瓖再掃視周邊的災民們,朗聲道:“父老鄉親們,從明天開始,你們都不用餓肚子了。明日上午,四個城門都有粥,每人都能喝粥。”
災民民們聽到這些話,猶如漆黑寒冷的夜里有了一盞明燈,許多人大聲道謝。
那少女父親對子女道:“這個姜總兵,比那個狗屁知府好上百倍,如若他能戰勝建奴,必定前途無量。”
沒多久,原本把守城門、城墻的一千士兵集合在北門外,高高興興地領取軍餉。
一直到子時,姜瓖終于忙完了。
一千士兵解散回去,姜瓖帶著李智雀和私兵們入城。
那些剩下的銀兩也運入城內,運回總兵府。
——————————
總兵府內,浴室熱氣彌漫,這里有兩個大木桶,
姜瓖和李智雀各一個木桶,在洗著熱水澡。
在以前,姜瓖、李智雀、張發可三人從小玩到大,時常一起洗澡,雖沒有血緣關系,卻親如兄弟。
直到現在,兩人還處于興奮狀態。
在寒冷的冬夜里,帶著愉悅的心情泡著熱水,對于姜瓖來說是一種享受。
此時的姜瓖,心中平靜,在想著以后該走的路。
今天,總算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前路漫漫,以后還有許多棘手的問題要處理,還有許多困難要解決。
李智雀開心笑道:“王大宇、梁嘉賓跑不掉了,再把兩家抄家,咱們手握大量錢財,不愁養不起兵。大哥的辦法真有效,以后手底下的兵只認大哥、不認朝廷了。”
今天查抄黃云發的家,獲得這么多錢財,已經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明天有兩家,還有在張家口和朔州的其余五家,李智雀充滿了期待。
八大晉商之首的范永斗身家有多少呢?李智雀很是好奇。
姜瓖淡淡一笑,說道:“賀人龍、左良玉、高杰、劉澤清之流,哪個不擁兵自重,身處亂世,首先要懂得自保,要為自己和弟兄們打算。”
今天下午,在前往這兩家的路上,都有鄒桐派出通風報信的人被攔截。
兩人商量好,明天一早,由姜瓖帶五百兵馬前往王大宇家,由李智雀帶五百兵前往梁嘉賓家中,要分別懲治這兩個漢奸,抄家并且搜集勾結建奴的證據。
張發可繼續留守黃家莊院。
對于李智雀、張發可兩人,姜瓖信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