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風兗部落中的長者得到了消息,認為麒麟乃是神獸,所到之處必有祥瑞,既然麒麟給華胥送食,可見華胥氏腹中的胎兒必有祥瑞之氣,絕非妖孽,恐怕華胥氏所懷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人族大賢。
于是,風兗部落的族長便是讓族人將華胥從渝水之畔迎回,更是讓族人好生的照料..
華胥氏懷孕十二年之久,終于是誕下了一個男嬰。孩子出生時,一道紫氣從天而降,屋子里霞光大作,異香滿屋,隱隱有神龍繞梁,一聲嘹亮哭聲,更是傳遍了洪荒天地。
此子生而能語,自號伏羲,聰慧睿智,多有驚人之語,惠及全族,且神通道法無師自通,連風兗部落內的修士亦盡皆嘆服。
伏羲年方十八,方成年,部落族長便是退位讓賢。伏羲自從接任族長之位,便是一直盡心為族中之事操勞奔波、兢兢業業,族人們對他也是尊敬有加。
這個時期,人族的食物來源主要還是靠打獵為主,加上下河捕魚為輔。然而,洪荒之中猛獸眾多,人族卻大多都是羸弱得很,每次外出打獵都會有些死傷,而捕魚也不多,伏羲為之煩惱不已。總不能讓那些人族修士每天為人族的食物來源而動用神通法力大肆捕殺吧?畢竟,那也是會有因果業力的。
苦思數日無果后,懷著煩惱的伏羲這日往華胥氏上而去。伏羲早已覺醒了一些前世零散的記憶,懂得修煉之法,雖然修煉時間不長,修為還弱,翻山越嶺卻也是輕松容易。
行走于山林間,偶然見到一個大蜘蛛用蛛網捕捉飛蟲,目光一亮的伏羲,頓時想到了何不結成類似蛛網的網子來捕魚呢?
受此啟發的伏羲,回到族中,讓族人取來細軟藤條,編制成網,帶著一些族人來到河邊,灑下藤網,不多時拉起網來一看,只見網中盡是活魚,一眾隨之而來的族人們見狀不禁歡喜不已。
隨后,伏羲教導族人們以網捕魚,并用之捕獵,如此風兗部落不但不用再擔心食物不夠吃,還出現了吃不完的野獸。于是,伏羲又教人們將之馴養起來,久而久之便成了家畜。自此,人們便更不必為食物而煩惱了。
慢慢的,附近的一些部落野獸聞得伏羲大名,知道他生而圣明,于是一些小部落紛紛舉族來投,使得風兗部落日漸壯大,遠近聞名。
隨著華胥部族的強大,以前的村寨居所慢慢的無法容納太多人,伏羲便是帶領著族人在陳這個地方建造了都城,以供族人居住,避免猛獸侵襲。
那個時候,人們多是用樹的枝葉簡單圍在身上,就算有人穿獸皮也是簡單的裹在身上。每到寒冷時節,便是會有很多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嚴寒而凍死。伏羲便用動物的骨頭為針,以動物細小的筋為線,將獵物的皮做成衣服,穿起來方便保暖,大大增強了御寒能力,使得很多人避免了寒冷疾病。
伏羲見當時用在繩上打結的方法來記錄每天打獵捕魚收獲很不詳盡,便又發明了一種簡單的符號來記錄發生的事,并將之稱為書契,卻是方便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