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到桌邊,“武松勸哥嫂吃。婦人便把眼來脧武松,武松只顧吃酒。”此時的潘金蓮,仍在一廂情愿的等著武松的回心轉意。脧,是斜著眼睛看。在這里,就是偷偷觀察武松的意思。武松卻毫不回應。此時的潘金蓮肯定是一頭霧水。
我們接著往下看。
[酒至數巡,武松問迎兒討副勸杯,叫土兵篩一杯酒拿在手里,看著武大道:“大哥在上,武二今日蒙知縣相公差往東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兩三個月,少是一月便回,有句話特來和你說。你從來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來欺負。假如你每日賣十扇籠炊餅,你從明日為始,只做五扇籠炊餅出去,每日遲出早歸,不要和人吃酒。歸家便下了簾子,早閉門,省了多少是非口舌。若是有人欺負你,不要和他爭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大哥你依我時,滿飲此杯!”武大接了酒道:“兄弟見得是,我都依你說。”]
這是武松給武大敬酒時說的話。交待了出門的原因,時間。然后叫武大晚出早回,戒酒,閉戶,遇事不爭,等他回來處理。關切之情,躍然紙上。武大聽了兄弟的囑托,自然感動,立刻一飲而盡。
但讀者自然能領會到,武松的這些話,大部分還是針對潘金蓮的,擔心潘金蓮沾花惹草,惹是生非,波及到武大,最后被別人欺負。
潘金蓮是否能聽出這一層意思呢?作者沒說,我們可以自己去想。我覺得暫時可能聽不出來。因為武松說后面的話前,先說了這一句:“你從來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來欺負。”這是這些話的前因。也是事實。對這一點,潘金蓮是很清楚的。所以,一時,可能還沒有反咉過來。何況,此時此刻,她心里還期待著與武松緩和關系呢!還沒有出軌外人的想法呢!因此,還不至于想到武松說這話,是防他招惹別的男人。如果聽出來了,依她的性格,還有此時兩人所處的尷尬關系,肯定立刻就炸了。
我們再看,接下來武松跟潘金蓮說的話。
[武松再斟第二盞酒,對那婦人說道:“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要武松多說。我的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常言表壯不如里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么!豈不聞古人云:籬牢犬不入。”]
先夸潘金蓮是個精細人,又說武大質樸,全靠嫂嫂。聽起來讓人很是舒服,痛快!然后又說“常言表壯不如里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么!”這時,己經有了暗指潘金蓮不安分的意思了。但還不甚分明,話里似仍有夸潘金蓮能干的意思。但武松。似乎感覺分量不夠,怕潘金蓮聽不明白,緊接著又加了一句:“豈不聞古人云:籬牢犬不入。”直接點明了不算,還把潘金蓮比喻為狗!這就有了侮辱潘金蓮的味道了!別說是潘金蓮,但凡明白點事理的人,都是受不了的。怪不得,這次回來,潘金蓮給他行禮,他連禮也不回!原來,潘金蓮在武松的心里,己經由長嫂的地位,降低為狗了!堂堂的打虎英雄,怎么肯給狗還禮呢!
再看。
[那婦人聽了這句話,一點紅從耳邊起,須臾紫漲了面皮,指著武大罵道:“你這個混沌東西。有甚言語在別處說,來欺負老娘!我是個不帶頭巾的男子漢,叮叮當當響的婆娘!拳頭上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不是那[月畏]膿血搠不出來鱉!老娘自從嫁了武大,真個螞蟻不敢入屋里來,甚么籬笆不牢犬兒鉆得入來?你休胡言亂語,一句句都要下落!丟下一塊瓦磚兒,一個個也要著地!”]
潘金蓮的反映是一點點升級的,先由耳根紅,然后到面皮紫脹,接著是指著武大罵,最后直接針對武松,給他稱老娘,表明自己的清白。言詞激烈,鏗鏘有力,妙語連珠!一副伶牙俐齒的潑辣樣,淋漓盡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我每每讀到這兒,在心里總忍不住暗自感嘆:潘金蓮真是個人才!
隨后,就開始佩服“金瓶梅”的作者,生活底蘊實在是豐厚。他若沒有見過這樣的人吵架,如何寫得出這樣生動的生活化的文字!
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句話果然不錯。
《紅樓夢》里的鳳姐在伶牙俐齒這方面,可能多半就是脫胎于這個潘金蓮。
我們回顧潘金蓮的過往,就會發現,潘金蓮說的這些話之所以如此鏗鏘有力,振振有詞。還確實就是因為她自從嫁給武大以后,就沒有這方面的把柄落在別人手里。就說她想追求武松這件事,也根本就沒有形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