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來眼珠一轉,很快就明白了李治的意思,躬身行禮道:“奴婢明白!”
李治點點頭,揮手讓他退下。
武則天笑道:“陛下此舉合意?莫非再想得辰兒一句無心之言?”
“確有此意,然我等不能寄希望于此,對于此事,依然該好好考慮才是!”
“陛下放心,妾曉得!”武則天點點頭。
……
在李治的授意之下,福公公這幾天“無意”之間告訴李月辰各州大旱的事情。
雖然心中對百姓感到可憐,但李月辰依然無法做什么。
她不懂雜交水稻,也沒法人工降雨,只能心中祈禱盡量少餓死些人。
反正李治他們一定會想辦法的。
雖然不指望封建時代的統治者能對百姓有多好,但至少在這個時代,人口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所以朝廷肯定不能放任不管,就算沒辦法,也得憋出辦法來解決。
這也是為什么唐朝會有“官媒”這種專門幫老百姓找對象的機構,還不就是為了多生育,添人口。
得知這一點的李月辰沒有作死的去說什么,而是每天依然干著自己的事情。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師父劉仁軌被一紙詔令調回去修國史了,不能繼續閑在家里了。
所以李月辰每次去找劉仁軌讓他幫自己糾正動作的地點就從他家變成了前朝少陽院的外面。
天氣一天天變熱,李治或許是心疼女兒,所以已經準備給她賞賜一些冰塊了。
皇宮里面有冰窖,冬天將凍好的冰塊儲存進去,夏天可以隔三差五的敲兩塊下來做刨冰之類解暑飲品。
偶爾會也在天氣很熱的時候賞賜給朝臣一些做解暑之用,這一點還算是比較人性化。
而李月辰則是想著給李治夫妻倆,以及榮國夫人這些長輩做一把扇子刷一波好感。
這個時代的扇子都是團扇,或者諸葛亮那種羽毛扇,并沒有折扇。
所以李月辰就打算拿這個東西來刷好感,給李治夫妻倆還有師父等人都送一把過去。
扇骨好說,找個木匠就能解決,關鍵在于扇面。
這個時代的紙質量很差,是不適合拿來做扇面的,所以李月辰想到的就是絲綢。
比起紙,這玩意兒的耐用程度明顯更高。
至于說那種能夠在扇面上畫畫或者寫詩之類的……還是等什么時候紙的質量提高了再說吧。
說干就干,李月辰直接跑到了匠作監,找來了木匠,說了自己的要求。
扇骨這種東西對于宮廷御用的木匠來說,不要太簡單。
僅僅兩個時辰左右,就已經搞出了六套扇骨。
李月辰讓福公公找來絲綢,然后這些木匠用魚膠將其小心翼翼的貼在扇骨上,將毛邊用火苗過一下,一把折扇就做好了。
打開一把純白的扇面,李月辰突然有一種在上面寫一首《莫生氣》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