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柒若連忙放下正在攪拌熱湯的鍋鏟,快步來到喬念身邊。
“這是怎么了大過年的可不能哭。”
喬念猛得撲進蘇柒若懷里,抱著她久久沒有言語。
直到鍋里的湯咕嘟咕嘟的聲音響起,喬念才緩緩起身。
少年眼尾泛紅,卻硬是一滴眼淚也沒敢落。
他想他們以后都能平安喜樂,她今年還要下場考試,他萬萬不能落淚染了晦氣,誤了她的前程。
但這壓歲錢著實讓喬念有些想哭,他想父親和母親了。
以前過年的時候,他早晨起床時枕下也都會壓著一個紅封,父親與他說的話與蘇柒若方才所言一模一樣。
蘇柒若拿過一旁捂的熱乎乎的棉衣裹在喬念身上,讓他快些穿衣,莫要凍著了。
喬念吸了吸小鼻子,這才帶著鼻音問道“你做了什么好吃的,這么香”
蘇柒若看了一眼鍋里已經滾開的湯,然后將自己提前切好的雞肉煮進去。
“這種熱湯鍋子其實京城里也有,只不過你不經常出門,許是沒見過。我瞧著正好有現成的火爐子,索性我們也做來嘗嘗。”
京城里的酒樓中有專門做熱湯鍋子的,但喬念甚少出門,不知道也正常。
蘇柒若想做這個,主要是想起前世的火鍋了,冬天吃最暖身。
喬念覺得新奇,他在書院的時候倒是聽人說起過,只不過家里管得嚴,他不能出去吃飯,所以并未吃過。
菜品雖不多,但只有蘇柒若和喬念兩個人也足夠了。
最后蘇柒若還煮了幾個餃子,和喬念一起分著吃了。
過年不吃餃子,總感覺少些什么似的。
過年這幾日,到處喜氣洋洋,喬念看著自己的秋千架子上面掛著的那個小紅燈籠,輕輕抿唇一笑。
這院子里有些喜慶的紅色,看得人心情都好多了。
大年初六蘇正華就離家去了學堂,蘇柒若便也沒再往前院兒跑了,只留在自己的院中讀書。
喬念放下手里的毛筆,吹了吹自己抄好的這一頁書,小聲問道“京城里都是要過了元宵節才去書院的,三姐姐怎么走的這樣早”
蘇柒若合上書,揉了揉有些發澀的眼睛。
“她是不愿意在蘇家待著,順帶再去給幾個夫子拜年,便早幾日回去了。”
蘇柒若特別理解蘇正華的心情,那鄭氏總是喜歡沒事兒找事兒,可能是蘇正華脾氣好,有時她們正在討論到要緊問題的時候,鄭氏就出現了,不是讓蘇正華去挑水就是讓她去劈柴,蘇正華也不惱。
蘇柒若也是奇了怪了,那蘇家閑人那么多,非得叫一個讀書人去干這些活,旁人都閑著。
后來問了蘇正華她才知道,原來是蘇正華每年要交的束修銀子需要從公中出,鄭氏覺得肉疼,明明不舍得又怕以后蘇正華做了官他不能沾些光,就像當年的蘇三娘一樣。
所以只要蘇正華在家,家里的活兒便都讓她來做,以彌補她讀書花的銀子,還美其名曰省得旁人心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