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了嗎”
蘇柒若伸出手輕輕撫了撫喬念的側臉,輕聲問道。
“我只是有些擔心母親。”
喬念其實并不知道家里還有什么人活著,但妖怪說他母親無事,那他便信她。
家里人如果只剩下了母親和他,那他只盼著母親能夠平平安安的。
流放多是苦寒之地,母親又是文臣,也不知吃了多少苦。
父親已經沒了,母親知道后又不知該有多傷心。
“你且安心,太女殿下定會暗中派人護好喬大人的。”
事發突然,太女或許還有些顧不過來。
但事后她一定會盡可能地護著還活著的人,就像是她和喬大人。
蘇柒若雖不知負責保護她的人是誰,但她隱約覺得一定和元縣的童縣令有關。
至于喬大人那邊,定也會有人暗中相護。
只要不是遇到像鄭氏這般作死的人,喬大人便會無礙。
“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喬念想到自己的經歷,又想到蘇正華,不由得感慨起來。
富貴迷人眼,身享富貴的人身邊也盡是危機。
而如梨花村的人一般生在尋常人家的,也難免會遇到旁的難題。
就像蘇正華那般,攤上這么個糟心的祖父,那真是氣死都沒地方說理去。
蘇正華搬去蘇柒若那里之后,也沒管蘇家鬧成了什么樣兒。
但她去自己房間拿書的時候,還是能聽見鄭氏的叫罵聲。
字字句句都是在說大房自私,只顧自家的女兒不管弟弟,遇上邱家那樣的好人家扒著不放,根本就沒拿蘇小寶當一家人。
蘇正華聽得頭疼,又不能直接去與鄭氏吵鬧,便只能當做不知。
至于蘇大娘和張氏,這幾日也不好過,每日都要被鄭氏魔音灌耳,頭疼的緊。
“后日的講學定在了巳時一刻,五妹妹可還有什么需要準備的嗎”
蘇正華拿出書院送來的信,頭也不抬地朝蘇柒若問道。
書院每隔幾日就要邀請蘇柒若去一趟,不論是看在黃夫子的面子上,還是因著蘇正華這層關系,蘇柒若都不會拒絕。
“倒也不必準備什么,只是這治水論中有些觀點我并不認同,到時若是誤導了大家,只怕不好。”
蘇柒若看著手里的書,微微蹙了蹙眉頭。
古有鯀先治水以堵為主,后才有鯀之子大禹治水,以疏為主。
然這書中所記錄的許多不合情理之處,除了疏堵之外,還有堤壩的建造問題,洪水的引流問題
水患預防的法子不足且不說,便是最后那些關于洪災之后的治理也不夠完善。
大災之后會有大疫,著書之人只考慮到災民安置問題,糧食補給,醫藥供給,卻沒有防疫意識。
預防往往比治理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