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達旦人是最優秀的輕騎兵,裝備了歸義軍的精良甲械后,成為歸義軍相當倚重的騎兵隊伍,歸義軍幾次與甘州回鶻大戰,都是依靠達旦人越騎實施搜索和遮蔽任務的。
這一百人的越騎跟隨曹元忻在于闐定居之后,二十年繁衍下來,確實已經有四百三十三口了。
只聽曹元忻如此熟悉這個數字,就知道他們的重要性,曹元忻也是另眼相看的。
張昭從中選取了三百人的精銳,組成新的游奕軍,以白從信為折沖都尉,達旦人虎刺勒為果毅都尉。
自此,張昭的騎兵隊伍終于成行了,三百裝備袷袢樣式環鎖鎧,手持長槍、精良角弓,近戰啄錘的精銳輕騎兵,足以承擔遮護搜索等任務了。
除了這三百二十二騎以外,張昭又還多了一支騎兵,而且還是一支甲騎,數量約有一百五十騎,以李若泰為都尉。
沒錯,這個李若泰,就是跟張昭滾到一張床上的小姨媽李若柳之二哥。
這也是以李若愚為首的尉遲勝子孫,能在于闐一直保持自身地位的秘訣。
從李若愚到李若泰還有李若海,這三兄弟竟然是于闐金國內少數能夠玩重甲騎兵的悍將。
可別小看這個本領,人馬俱甲少說也得一百斤往上,加上騎士自身的重量更是可怕。
在負重這么高的情況下,還要馬上遠程能射,近戰能捅,沖的時候沖得起來,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騎士自身的武技之外,還需要騎士與戰馬的極度默契,馬兒能明白騎士每個動作的意思,騎士知道如何為馬兒省力。
在李若泰到了之后,張昭就把自己的十名甲騎也交給了他,作為張昭這支小小軍隊最后一錘定音的決定性力量來用。
劉再升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剛才就是他親自去下阿圖什城外打探的敵情。
現在劉再升已經升官為校尉,于闐宮衛在疏勒城一戰中損失不小,沒了上百人,不過李圣天迅速把人給補充了上來。
而且補充的還是一百從羌塘上下來的吐蕃人,戰斗力比原本的宮衛甚至還要強一些。
于闐現在的軍隊組成,除了各個阿摩支和總督等小封建主聚集起來的六千多人以外,其主力就是神威左軍,神威右軍和宮衛軍。
其中神威左軍大約有一萬一千人,幾乎全是重步兵,是于闐步軍的核心之一。
神威右軍大多是騎兵,包括臣服于于闐的各部族和國內善騎射者組成,人數大約有三千五百人左右。
最后就是一萬人的宮衛,這些宮衛才是于闐的常備軍,平日分散在各地城市或者要緊關隘中。
其中屯住在于闐城的就有五千之多,這其中還有兩千常年駐守在以泰和宮為首的王城中。
不過人不是固定,而是在這一萬人中進行輪流上番,但也有例外,劉再升就屬于永遠不用去外地,一直守衛泰華宮的宮衛,像他這樣的,都是于闐勛臣貴族家選出來的,大約有兩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