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代晉見君王的最高禮節是什么
張昭苦笑了一聲,這禮節不是三跪九叩高呼萬歲,而是他么的又唱又跳。
這也太他娘的尷尬了,你能想象后世開國家大會的時候,一堆最少也是部級以上的官員,在一起唱著類似車載dj樂曲的玩意,然后奇形怪狀尬舞嗎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骙骙,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張昭這邊還在覺得有些尷尬,那邊高臺上的李圣天,已經依依哦哦的唱了起來。
他唱的是詩經六月,這是一首記述和贊美周宣王時代名臣尹吉甫北伐獫猶大獲全勝的詩歌。
而且非常巧合的是,目前的歸義軍和于闐金國,都是把回鶻葛邏祿人罵成獫猶的。
不過呢,這首詩歌實際上是用記述的口吻來描寫的,贊美張昭率領奉天軍這一戰英勇頑強是可以的,但不太適合李圣天用一國之君的身份在這唱出來。
不過考慮到這里是西域,能有人會完整記述下詩經就不錯了,也就顯得不那么違和,甚至還可以說是有點文化的。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既然李圣天唱了,那張昭也只能硬著頭皮開始唱,好在他以前也是世家公子哥,雖然家國傾覆,但也不是完全落魄,是以在嫡母奉天公主的安排下,這些貴族之間的玩意,他還是懂的。
這首詩歌是大雅常武,描寫的對象是周宣王,贊揚了他親征徐國,知人善任,大獲全勝云云。
下阿圖什城下一戰,雖然李圣天沒有親臨,但一來張昭可以說是他委派的,最后裴刺史的三千騎更是李圣天下了血本催促而來,也跟親征差不多了。
兩人一唱一和完畢,李圣天就肅然而立,然后恭恭敬敬的對著張昭下拜,張昭也趕緊還了一禮,隨后兩人手拉著手往搭建好的高臺走去。
而在身后,熟悉的秦王破陣樂已經響起,三百多樂手吹吹打打,以裴刺史、李若泰、閻晉等人為首的武將,也開始跟著曲子邊唱邊舞。
張昭站在高臺上向下看去,秦王破陣舞可是相對比較復雜的舞蹈,當年長安城的大佬們大多會跳,那是因為他們有專人教授。
而高臺下面的大多數人,幾乎就只知道幾個簡單的姿勢,其余如何站位什么是舞凡三變,每變為四陣,計十二陣,與歌節相應,他們也完全不知道。
但就是這樣有些尷尬的群舞,在鼓樂聲中,在這片他們血戰過的土地上,卻又顯得那么的合拍。
漸漸的,高臺上的張昭也不覺得尷尬了,他就在李圣天面前,兩人一板一眼的對舞了起來。
相比下面的軍將,李圣天和張昭,那是真正學過秦王破陣舞的,因此雖然只有兩人,但跳起來竟然格外的合拍。
未幾,舞蹈完畢,眾人整整齊齊的單膝跪下,高呼了三聲萬歲
之所以是單膝,那是因為張昭等都是一身甲胄,李若泰、白從信等人更是直接從戰場上下來的,是以就是個簡單的單膝下跪。
張昭看了李圣天一眼,如果不是表姐兼妗娘曹元忻跟他提前透露,張昭是不知道李圣天有享受萬歲稱呼之意思的。
在這之前,雖然李圣天自稱了天子,但并未稱皇帝也沒有讓下面的人呼萬歲,曹元忻也一直是王后而不是皇后。
但在今天,在擊垮喀喇汗國之后,李圣天雖然沒有厚著臉皮自稱皇帝,但已經準備讓曹元忻稱皇后,自己再配享萬歲稱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