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哭喊求饒聲中,張昭來到夏希王太子的木堆邊,一位戰死王者靈魂升入天國,成為永生幽靈的焰火,將由一位真正的王者來點燃。
小書亭
張昭從以為婆羅門大祭司手中接過火把,裝作禱告兩下后,點燃了木堆。
大祭司彎腰對著張昭行了一個禮,“聽聞可汗陛下是佛陀的信徒”
“沒錯”張昭點了點頭,臉上沒有任何情緒波動。
“大祭司有何見教”
“可汗陛下可知,釋迦摩尼佛實乃毗濕奴的第九個化身,韋陀經實是我教經典。”
大祭司慢悠悠說著,眼神平和的直視張昭,但實際上是在觀察張昭的神色,看他會不會因為釋迦摩尼佛是毗濕奴的第九個化身而暴怒。
毗濕奴和梵天、濕婆一起被稱作印度教的三位主神,而印度教這個名字,實際上是外人對這個教派的稱呼,他們從不自稱印度教,只是以婆羅門教的方式而存在。
與中國人印象中不同,佛教從來不是天竺大陸的主要宗教,一千多年來,包括一千多年以后,整個歷史上婆羅門教才是天竺最主要的宗教。
佛教實際上是沙門思潮時期,天竺大陸上哲學和宗教界對于婆羅門教的反思。
哪怕就是在佛門最興盛的阿育王時期,佛教徒也沒有超過天竺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這兩種宗教,有非常密切的斗爭又合作關系,婆羅門的祭祀改變信仰成為佛門高僧的不少,佛門高僧回歸婆羅門教的也很多。
甚至在歷史上,佛教傳播到中國的時候,婆羅門教也隨之一起來到了中國并尋求傳播。
東漢高僧傳中,至少就記錄了五個有名有姓可查的婆羅門傳教士。
隋書經志記中,記錄有婆羅門諸仙藥方等十數篇介紹婆羅門的典籍。
唐代劉禹錫的白內障就是婆羅門傳教士治好的,為此還曾寫詩贊美,甚至南詔國,還曾信仰過婆羅門教。
想到這些,張昭就有了決斷,他是來天竺獲得佛教法王身份,以及河西地區佛法解釋權的,并不是真想把天竺變成地上佛國的,要是這樣,不打個十年怎么可能成功
“大祭司可知道,東土大唐來的君王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嗎”
“愿聞其詳”大祭司臉上露出了笑容,只要菊兒汗不是抵觸釋迦摩尼佛是毗濕奴第九化身這個話題,那就好辦。
因為在天竺這片大陸,在成熟的種姓制度下,佛陀是無法婆羅門競爭的,波羅王朝如果不是被寺院深度綁定,也早就改信了。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大祭司明白吧”
張昭盡量用回鶻話把意思表達的更加明顯一點,因為這大祭司是會說回鶻話的。
“果是金玉良言”大祭司臉上的表情更加和善了,他做了個伸手請進的姿勢。
“請可汗入城”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