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農業方面,張昭現在在涼州執行的政策,就是耕戰一體的策略。
現在開墾荒地和恢復屯墾出來的二百多萬畝土地,以及五六百萬畝的肥沃草場,并不會均分到了一個人的手里,而是會全部掌握在官府手中。
只有家里出了男丁為張昭服徭役或者服兵役,他們的親人們才能從張昭這里得到土地進行耕種和放牧。
而且這些耕種的土地,也不會讓他們自己獨立的一門一戶去生產。
而是要組成了一個類似后世農村合作社的機制,他們十戶為一鄰,五十戶為一甲,五百戶為一鄉。
每十戶,下發一頭耕牛,選出一個鄰老,鄰老必須是這十戶人當中,最擅長耕地種地的。
而從耕種技術到農具的使用擁,再到耕牛的飼養和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
這樣就形成了產權歸河西節度衙門,使用權歸農戶的場景。
一定程度上,集約化的鄉村互助模式,能夠更快的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耕牛等關鍵工具的合理使用,是目前涼州最為合適的辦法之一了。
只要在這個時代不搞得太超前,不搞出吃大鍋飯的制度,后世的農村合作社制度,其實是非常非常適合這個時期的。
。。
涼州東門宣武門,歷來有朝廷使者到達涼州,絕對是由東邊的宣武門入城。
張昭也早在宣武門處擺下了迎接天使的香桉,歸義軍和河西節度衙門各方大人物,也早已到齊。
旌旗招展,彩旗飄揚,雖然前來冊封的天使,只是個戶部的小巡官,但張昭一點兒也不在意。
他反而要把這次請封給捧得高高的,實際上,官員來得越小,他越覺得心安。
這證明了,東都的朝廷并未把歸義軍內部的變動,當成一件多大的事兒。
而且一個小官,總比來一個中書門下的大人物,要好打發得多。
當然,官員雖小,但代表的卻是朝廷,張昭也確實要借助中原朝廷,來強化漢人的核心的地位。
用朝廷的威嚴,來給剛剛解除嗢末身份的六部上下一個新身份,提升他們的漢民族自豪感。
所以,這場迎接天使的盛會,辦得極為盛大。
而到達涼州東門的范質,一路上所見,已經讓他有些震驚到麻木了。
他看見了一個,遠遠不同于混亂的中原的世外桃源。
從烏城守捉到涼州,一路所見,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牛馬賽于道,馳道四通八達,舉目望去,良田牧場四處可見,不管是官員還是民眾,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一種力往一處使的奮發之感。
而當他看到涼州城時,更是與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涼州城看起來是剛剛修繕完畢的,堅固又威嚴,外表看起來比被譏諷為浩然神京,旁通綠野的東都洛陽,都要好得多。
詔書寫的很簡單,畢竟只是冊封一個檢校司空兼歸義軍使,這個職位還比不上曹元忠的檢校司徒,瓜沙二州觀察處置押蕃使。
不過禮儀卻被張昭搞得非常隆重,涼州大小官員六部首領,先是對著東面叩拜,山呼大唐皇帝萬歲。
接著,又有各部首領前來獻舞,等范質宣讀完詔令,張昭正式成為檢校司空,歸義軍使的那一刻,整個涼州城歡聲雷動。
。
河西節度衙門,張昭的官職,終于可以從一個自稱的軍使,變成朝廷正式司空了。
而范質也在觀察著眼前的張司空,勐然間,他發現這位已經控制了涼州的歸義軍史張司空,竟然比他還小一歲。
要知道,范質從小就有神童之稱,能在五代這種武人稱霸的時代考中進士,絕對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
但他萬萬沒想到,張昭竟然在二十四歲的年紀,幾乎做到快一統河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