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絕的是,孫驍果并未死去,配合著鮮血的滴答聲正在叫罵呻吟。
張昭思考了一會,“慕容信長、李存惠得斬將之功,為下陣上獲,勛策三轉,虎廣、杜論赤心為下陣中獲,勛策二轉。”
說完,張昭瞟了一眼眼巴巴看著他的溫崇樂和岳騷奴。
“溫崇樂、岳騷奴為下陣下獲,勛策一轉”
歸義軍還是實行的唐代軍功爵制,軍功十二轉,一轉就能得到視同從七品的武騎尉。
頓時皆大歡喜,張昭第二重要的工作和稀泥,就完成了。
“將此賊,套在馬后,繞敵三圈,震懾敵軍”隨后張昭嫌棄的一指孫驍果說道。
。
韓七娘子正在熬制解暑的湯藥,但是眼睛不住往對面的敵陣看去。
這些天她一直在拜托熟悉的軍將尋找丈夫,壞消息是沒有找到,好消息也是沒有找到,至少證明大概率還在世。
“專使,柴火不太夠了”一個稍有顏色的婦人,來到韓七娘子面前說道。
這個婦人是在乾州下被大軍解救的,因為沒處去,也就跟著大軍做了個照顧傷員,熬制湯藥的救護員。
每次看到這個婦人,韓七娘子就對張昭的敬佩多了一份,一個這樣有些顏色的婦人能在軍中不受到傷害,甚至連騷擾都極少,古之罕見。
“怎么會柴火不夠不是剛才還有很多嗎”韓七娘子定了定神,有些奇怪的問道。
“都被伙夫們搬走了,馬上哺時,大軍廝殺半天,還未進食呢”婦人輕聲說道,忽然就咦了一聲,轉而站了起來。
韓七娘子也朝婦人看的方向看去,周圍的人也同樣站了起來。
幾個負責這邊安全的軍將大聲吆喝著開始結陣準備,不過他們很快就放下了手中的刀劍。
因為遠處來的并不是什么軍隊,而是漫山遍野的農人,其中還有些歸義軍騎兵在給他們帶路,這些人簞食漿壺,背著吃食,從遠處滾滾而來。
等到張昭得到信息趕到的時候,他的后營聚集了不得有三四千百姓。
這些百姓少有衣裳完整者,雖然不是面有菜色,但看起來都受了些劫難,其中許多人都帶著孝,顯然家中有親人因兵災逝去。
“興平、咸陽兩縣父老,前來慰勞天兵,請天兵為我等報仇啊”
“官人賊兵殺我父兄,擄走我妹,請官人打殺了那些賊寇”
“哪位是張司空某粗通文墨,愿入軍中為書記,只求殺賊啊”
看到張昭來了,興平、咸陽兩縣來的百姓嘩啦啦的跪下,只哭的呼天搶地。
他們舉著裝有面餅的簸箕和裝著漿水的陶甕,富裕些的就拿著一小籃子雞蛋或者抓著兩只雞。
那個哭喊著賊兵殺了他父兄的小子,全身只剩下了一件破褲子,手里卻也提著用柳枝串好的小魚兩條。
張昭趕緊從馬上翻身下來,將最前面的幾個老者扶起來,隨后對著后面伸手虛扶。
“諸位鄉鄰都起來吧某張二郎也是長安人呢,曾祖河西張太保之墳塋,就在咸陽”
說著,張昭非常自責的嘆息了幾聲,“只恨來的太晚,未能護得鄉鄰們周全,此乃某之罪也,不過諸鄉鄰放心,我歸義兒郎,定要讓亂軍血債血償”
張昭說自己是長安人,也沒什么毛病,張義潮入朝后,在長安安享晚年。
百年之后,沒有選擇回敦煌安葬,也沒有去南陽老家,而是直接安葬在了咸陽,他也確實能算半個長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