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你們是真不知道該感謝誰一個個都忘了本了”
張昭好像越說越氣,突然他指著原州黨項首領李忠超問道。
“李忠超,你來說,你們原州黑黨項原來住在哪里是怎么到原州來的”
李忠超是最早投靠張昭的人,他孫子李孝節還入了張昭的義兒軍。
當然知道張昭是什么意思,于是膝行出列幾步,然后把頭杵在地上大聲答道。
“臣家原本居住在鄯州以西,吐蕃欺壓我等甚重,則天大圣天后如意元年692,得則天大圣天后恩典,遷原州附近居住,始才得以逃脫吐蕃魔掌,繁衍生息至今。”
“野利豐,你們家又是何時遷到威州居住的”張昭又把手指向了威州黨項諸羌首領野利豐。
“臣家原居住于軌州松潘的高山之上,被吐蕃東岱壓迫,幸得大唐高宗天皇大帝恩典,于永隆元年680遷移至慶州,后又遷到慶州西北威州居住。”
早就被歸義軍控制的野利豐也趕緊出列回答,這下眾人都有點明白,張昭說的承何人恩典是什么意思了。
他們這些黨項,原本都居住在青塘高原的雪山上,崛起的吐蕃帝國把他們視為奴仆,確實是承了大唐的恩德,才得以擺脫控制,到中原的富庶之地來繁衍生息。
“李延嗣,你們東山部黨項,是什么時候到慶州的可知是誰的恩典”張昭繼續問向了慶州黨項李延嗣。
李延嗣的父親在李元在,被陰圓柱逼迫以慶州抗拒定難軍,又被指責轉賣軍用物資后,就被擼了一切官職,被張昭安排到涼州養老。
慶州黨項現在是李延嗣和弟弟李延禮,各自掌握一部。
“臣祖先居于西海邊青海,也是天皇大帝永隆元年承恩內遷。
大朝的廣德二年764,回鶻人仆固懷恩反,臣祖拓跋乞梅入朝參拜代廟皇帝,得以再遷慶州膏腴之地,始稱東山部。”
“看來你們還是知道的,還知道自己是為什么,是承了誰的恩德,才可以到朔方膏腴之地繁衍生息。
我常聽聞,有人說此地乃是黨項人的祖地,哼”
張昭冷哼一聲,重重的拍了下面前的桌子,“你們的祖地,那是在青塘高原的雪山之上,不是大朝各位陛下恩德,你們還在被吐蕃人當成奴兒,還在雪山上苦熬。
從今以后,某要聽到誰再敢說朔方、關內道是他們的祖地,那某就把他全族給遷到六月飛雪的青塘高原,讓他們回他們的祖地,去嘗嘗滋味如何”
諸界第一因
黨項諸首領一聽,頓時噤若寒蟬,這時候的青塘高原說是六月飛雪,那可一點都不是在夸張,而是在描述實情,現在遷回去,還不如死了算了。
“我等不敢謹記大王教誨”嚇壞的眾人,趕緊表態。
張昭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后指了指跪在最前面的李彝敏。
“某,最喜歡的就是知道報恩,不忘本的人,李彝敏,你上前來”
這個被李彝殷的橫山步跋子押著不得不斷后的李彝殷從弟,是最開始投靠張昭的定難軍李家人。
雖然招降銀州沒成功,但總算替張昭招降了宥州李彝俊和地斤澤、沃野泊的黨項諸部。
“雖然李彝超、李彝殷兄弟心懷不軌,不但拒絕移鎮,還強占朝廷的鹽州和十余鹽池。
但當年你祖上拓跋思恭、拓跋思忠兄弟,忠心為國,立有大功。
某雖然發大兵誅滅不臣者李彝殷,但不會追究所有人。
今日就賜還你李彝敏這一支平夏部族人四千,任命你為鹽州刺史,督監花馬池,以延續拓跋思恭、拓跋思忠兄弟香火。”
張昭這一招,是十分高明的,既顯示了他不是為搶占定難軍財富,才來攻打夏州,而是替朝廷懲罰不臣。
又讓李彝敏等已經被打成了奴隸的三千人,在此時突然獲釋,他們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