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他是很能理解的,因為杜重威本人不就是被契丹人在晉陽城下,打出應激反應了嘛。
一時間杜重威越看這親家越是滿意,竟有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同身受。
于是破例命高行周率部退到鄴都一代去,為大軍督促糧草。
至于王周的擔心,杜重威倒是非常贊同,他調撥給王周三千軍馬,命他為大軍先鋒,先期前往恒州布防。
有時候,戰爭中,會出現一些尋常無法解釋的驚人巧合,這次就是。
石重貴和杜重威、馮玉等人的瞎整,終于在此刻遭到了報應。
晉遼雙方在都不知彼的情況下,同時選擇了往恒州去的這一條路。
不過相對于遼軍,晉軍則更加倒霉。
自符彥卿、高行周二將南下,杜重威拔營西進起,已經十月的河北大地,竟然又開始陰雨綿綿。
是月,天下大水,霖雨二十余日,杜重威率軍于泥淖之中,艱難西進,兵將們怨聲載道。
沿途州縣為了供應大軍所需,官吏們讓居民拆木以供爨,銼藁席以秣牛馬。
十月底,天氣剛好放晴,晉軍七萬人,到達了滹沱河上的中渡橋,此橋是出入恒州的重要通道。
可是到了這里指揮,晉軍才發現,契丹兵馬比他們來的早,已經將恒州團團圍住,且也已經占據了中渡橋。
張彥澤在河東岸看到契丹人奪取了中渡橋,極為恐懼。
他既擔心契丹大局已經攻下了定州,又擔心杜重威責怪。
于是,立功心切的張彥澤沒等大軍部署到位,直接引本部四千余人勐攻中渡橋。
契丹駐守中渡橋的,則是斬殺了梁漢章的高松。
兩軍都是精銳,一個沒經歷過白團衛村的慘敗,一個焦急萬分,想要馬上拿下中渡橋。
一戰血戰,瞬間就展開。
未戰幾何,中渡橋上契丹人,就遇到了麻煩,因為橋上發揮不出騎兵優勢,讓他們不得不步戰,因而非常被動。
張彥澤趁機以鐵甲重步為先鋒,再派弓弩手走到河中,涉水射擊契丹兵馬。
一時間占盡優勢,開戰不過兩刻鐘,張彥澤就率軍控制了中渡橋。
極為可惜的是,他進攻打的太快,等他打下了中渡橋后,晉軍大部還沒有到達河岸,杜重威也無法給張彥澤多少援軍。
而就在中渡橋附近的耶律德光聽聞,親自派人遣生力軍支援高松,遼軍到達橋頭的大軍,一度有上萬人。
此時張彥澤部晉軍弓弩用盡,鐵甲士力竭,守不住已經占據的中渡橋,又被契丹人趕回了東岸。
緊接著,耶律德光親自趕到了中渡橋防備晉軍。
而血戰兩個時辰,差點被晉軍打崩潰的高松也認識到,契丹兵馬的步戰,是不可能贏得了晉軍的。
遂建議耶律德光干脆燒毀中渡橋,然后利用騎兵優勢往上游尋淺處渡河,斷晉軍后路。
耶律德光深以為然,立刻命人燒毀了中渡橋。
而在中渡橋的大火都要熄滅后,杜重威才終于趕到,但已經于事無補。
晉遼雙方,遂隔著中渡橋,對峙了起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